目前分類:道鑑「道鑑」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道:道者理也,佛性也。

鑑:鑑者鏡也,一面觀照內心的鏡。

 

「課文」
道鑑者,則是猶如一面寶鏡,昊天慈恩,要賜予天下蒼生皆得之,以借此寶鏡,而返照自己之本來面目。

 

順理即生,背理即苦。
道是人生幸福的泉源。
天上地下,唯道獨尊。

 

孔聖人慈悲:「朝聞道,

              夕死可矣。」

 

「課文」
道本無形,唯以鏡明,則是照見之意。如何照見也?世人取鏡以照自己之面目時,必須用心向鏡中觀看,但是所見者,乃是人之父母所生之假面目,並非天命賦性之真面目,

 

若要照見自己之真面目者,必須向心內,以心鏡照之,方能照見父母未生前之真面目。

 

「課文」
如何向心內照鏡也?只要有緣,誦讀「道鑑」之人,將此書中之文字,所蘊含之妙意,向心內悟之,則不稍費心,自己本性即現矣。

 

「課文」
如何證明之,吾人之照鏡,也有心意發動,而後能運動眼珠,看見鏡中之形影,此一形影,雖現在鏡中,其實出自心中,世人若無照鏡之心,何來鏡中之影乎?

 

「課文」
所以知萬法生於心,心者又為性之用,當修士在讀「道鑑」之時,必先發一善念 ,一道念之後,方能開卷細讀,以深悟其意,此一善念道心,則是本性道體之所用也。

 

(萬法):
道之本體而達於大用,乃一理散於萬殊也。其實萬法者,是萬事萬物,生生化化之法則,亦是本性之大用,萬法俱備,所以凡事能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六祖慈悲:自性能含萬法是大,

          萬法在諸人性中。

 

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
一念天堂心也,一念地獄亦心也。

此心是勾心、邪心、妄心、貪心。

 

諺云:三點如星佈,
      橫鉤似月斜,  

      披毛從此出,
      作佛也由他。

 

「課文」
若無此性何來此念,何見此書,何了此意也?所以「道鑑」者,雖形為書,卻是非書,雖有名目,卻非有名,乃是要人借此,向心內追找自己之本性,以鑑自性之道。

 

詩云:古人製鏡留至今,
     人人錯用照外身,
     可惜不知鏡用意,
     悟行雙全聖賢人。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 ~ 理也,我們的本性良心
  鑑 ~ 鏡也
道鑑 ~ 我們良心的鏡
三心 ~ 道心 人心 血心

 

六祖慈悲何期自性本自清靜,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南天文衡聖帝 降述「道鑑」

 

「課文」
道鑑者,則是猶如一面寶鏡。

唐太宗:以銅為鑑,可正衣冠;
      以古為鑑,可知興替;
      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課文」
昊天慈恩,要賜予天下蒼生皆得之,以借此寶鏡,而返照自己之本來面目。

 

「課文」
道本無形,唯以鏡明,則是照見之意。
 

清靜經:大道無形 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 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 強名曰道


「課文」
如何照見也?
 

「課文」
世人取鏡以照自己之面目時,必須用心向鏡中觀看。

 

「課文」
但是所見者,乃是人之父母所生之假面目,並非天命賦性之真面目。

 

「課文」
若要照見自己之真面目者,必須向心內,以心鏡照之,方能照見父母未生前之真面目。

六祖慈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

          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課文」
如何向心內照鏡也?只要有緣,誦讀「道鑑」之人,將此書中之文字,所蘊含之妙意,向心內悟之,則不稍費心,自己本性即現矣。

 

「課文」
如何證明之,吾人之照鏡,也有心意發動,而後能運動眼珠,看見鏡中之形影。

 

「課文」
此一形影,雖現在鏡中,其實出自心中。

 

「課文」
世人若無照鏡之心,何來鏡中之影乎?

 

活佛師尊慈悲:聖人多過,賢人少過,小人無過。

 

 

「課文」
所以知萬法生於心,心者又為性之用。

 

孟子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課文」
當修士在讀「道鑑」之時,必先發一善念,一道念之後,方能開卷細讀,以深悟其意。

 

 

「課文」
此一善念道心,則是本性道體之所用也。

 

「課文」
若無此性何來此念,何見此書,何了此意也?

 

 

「課文」
所以「道鑑」者,雖形為書,卻是非書。

 

「課文」
雖有名目,卻非有名。

 

「課文」
乃是要人借此,向心內追找自己之本性,以鑑自性之道。

 

有云時時見人不是,即諸惡之根;
      時時見己不是,乃萬善之門。

 

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詩云: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