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和合眾生的團體生活, 以便發揮自修和渡人作用

和:和順,和平,和合,和樂。

故曰:
   和者則順.不和則不順而相逆。
   和者則平.不和則不平而相破。
   和者則合.不和則不合而相離。
   和者則樂.不和則不樂而相怨。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致,推而極之也。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以至於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矣。則極其和而萬物育矣。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矣。則風譋雨順,地上五穀花菓豐收,人賴以為維生,故萬物並育,並存而不相害。

和敬,謂團結和樂,互相尊敬
據《長阿含.游行經》佛言,六和敬為:
一: 身和同住,各自以和樂為懷,尊重他人,歡歡喜喜地生活在同一個團體裡;
二: 口和無諍,出言和遜,互相歡喜,不爭吵斗嘴,不說不利於團結的話。
三: 意和同悅,大家情投意合,和樂融融,無摩擦糾紛;
四: 戒和同行,共同遵守一種戒律,即行為規範、道德觀念一致;
五: 見和同解,思想一致,見解相同;
六: 利和同均,財物公有,經濟平均,有利同享,無貧富之分;


論語:禮之用和為貴也。

禮者:人之模範,世間之儀表。所以定親疏決嫌疑,明是非,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學非禮不備,婚喪喜慶非禮不達,爭訟者非禮不決也。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者不可不學,富而知者則不驕不淫,貪而好禮者志不失,禮之用和為貴也。


身和同住(居住的安樂):
      身:身體語言(表情,眼神接觸,行為)
      和:和順,和平,和樂,和合
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彼此互相幫助和尊重,各自以和樂為懷,平等和諧的生 活,這是相處的和樂。


禮記篇中說:
「禮者天地之序,樂者天地之和,大禮與天地同序,故樂之無怨,禮之無爭。」禮節為治事之本,實在有其道理。不學禮,無以立禮讓之心,智之端也。

禮記云:「禮節民心,樂和民聲」


口和無諍(語言的喜悅)
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不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彼此說話誠摯,語氣委婉,這是語言的親切。修道不是由「爭」和「辯」而來,是由行為「做出來的」。言語是最危險的武器,宜謹言,謹言之中,有平安,沒有「異」見,沒有爭執,就具備了覺悟的起碼條件。

 

俗語: 家和萬事興, 家衰口不停

所謂五逆重罪是佛法中最嚴重的罪行,這五種罪行是要受下無間地獄的報應。
五逆內容包括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重罪中以破
和合僧最嚴重。戒經中說: 破和合僧罪最重,死後靈魂墮阿鼻地獄.


意和同悅(心意的和諧)
  意:心意,意念
同悅:共同欣喜,共同樂道各人都能歡歡喜喜。不計較是非利害,不比較人我得失,養成開闊的胸襟、愉悅的心境,這是心意的開展。

同心同德同一愿 無分無別助眾前,同一愿:佛堂建立渡眾生,同心協力設法船,廣渡原靈返理庭,達本還源見 顏承先啟後傳燈延 繼往開來造聖賢


大家修道的志向一致,大家要更同心同德,見道成道, 遇善相助, 遇事相辦, 不分彼此,將使道務更加鴻展,

師云: 徒有三分心,師助七分力(無私心,助道,宏道,替師分憂)


戒和同修(法制的平等)
戒是戒律
     同修:共同遵守
戒和同修:戒是戒律,我們入世而修,宜培養、成就守法的精神,原則的操守,以「戒」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各人要自律, 免犯罪過錯。「戒」又名清涼,恪守戒律,俯仰無愧,則心安理得。持戒的秘訣,就是真實不虛也。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大家養成奉公守法的習慣,公平合理的生活,這是法制的平等。

天道十五條佛規禮節
『有一分的戒律,就有一分的成就;有一分的修持,就有一分的收穫』


  一、尊敬仙佛 ,  二、遵前提後    三、齊莊中正
  四、循規蹈矩    五、責任負起    六、重聖輕凡
  七、謙恭和藹    八、勿棄聖訓    九、莫著形象
  十、手續必清  十一、出告反面  十二、不亂系統
十三、愛惜公物  十四、活潑應事  十五、謹言慎行

三清四正: 所謂三清者,即聖凡清、錢財清、男女界限清是也。
何謂四正,即身正、心正、言正、行正是也

院長大人:男女清畀限,三清四五嚴,正容並正色,正心並正言.

      見:思想, 見解, 
    同解: 對佛法,正法有共同的認識
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對佛法有共同的認識,以佛法作為行事的最
高標準,不越離軌道,這是思想的統一。見解相同,建立共識的基 礎,強化共識,以此和合團體,也是一貫道追求「明心見性」的修

行法門──超凡入聖的門戶稱之為「法門」。


有志同道佛緣恆 共研真理天恩宏
依順天命良心明 同體真義師德興


利和同均(經濟的均衡)
  利:利益,物資,錢財,能源
同均:共同均享, 財物公有,經濟平均,有利同享,無貧富之分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