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惠)兩君之好,有反玷(店),管氏亦有反玷。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課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齊國人,為齊桓公宰相,使桓公成為

      春秋五霸第一個霸主。倡尊王攘夷,極力擁護中原文化,

      打擊夷狄。
器-器度,器度胸懷。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無恥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課文)
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

        儉。」
三歸-有二解

(1)朱熹夫子認為是三歸為台名,即建三歸台。
(2)韓非子認為管仲家有三個地方,且三個地方的設備,極盡奢

   侈。今多採後者之論。   
攝-兼攝。

 

(課文)
「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惠)兩君之好,有反玷(店),管氏亦有反玷。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樹塞門-「樹」即樹立、陳列。「塞門」即今之屏風。有遮風、

          隔內外之作用。   
反玷(音)店-「玷」為用土築成的高台,用來放置器物的設備,

              國君相互饗宴時,設在台上東西兩楹柱之間,主

              君獻酒,賓飲酒完畢,又將空酒樽放回高台上,

              所以稱為反坫。

 

(課文)
子語(遇)魯大(太)師樂(岳),曰:「樂(岳)其可知也,始作,翕(洽)如也;從(縱)之,純如也,皦(皎)如也,繹(亦)如也,以成。」

 

翕-「翕」當「合」字講,「翕如」等於翕然,就是五音六律,

      聲音翕合盛大的樣子。
從之-「從」義同放縱之縱。「之」指音調節奏。就是音調散揚

        開來。
純如-音調和諧的樣子。
皦如-「皦」當明講。「皦如」就是音調明朗的樣子。
繹如-「繹」絡繹不絕的意思。「繹如」就是音調連續不斷的樣

        子。

 

孔子談論音樂演奏的四個自然過程:
(1)由音調的翕合如一。
(2)演變為純粹諧和,如書經所謂八音克諧。
(3)然後演變為分明清晰的節奏。
(4)終顯出連綿不斷的音節。

 

禮記-第十九 樂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心哀感者,其聲噍(焦急)以殺(衰微,低沉)。其樂心感者;其聲嘽(寬裕)以緩(緩慢)。其喜心感者;其聲發(昂奮)以散(爽朗)。其怒心感者;其聲粗(沙啞)以厲(尖銳)。其敬心感者;其聲直(虔誠)以廉(清白)。其愛心感者;其聲和(體貼)以柔(溫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后動。故先王慎其所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姦。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知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