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木無本不生,水無源不流,萬物無根不長。宇宙間一切生物,皆有根本,人類自不能獨異。樹欲其旺,必先培根;人欲其善,必先追根。

 

有云:參天之木,必有其根;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課文)
考之自然生理,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為陰陽二氣。陽氣上升,積厚成形,謂之天;陰氣下降,凝結成質,謂之地。

 

道德經: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課文)
天地氤氲,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此乃天地萬物生化之根源。

氤氳:氣象興盛的意思

 

(課文)
若夫人類,各秉天性,天性為與生俱有,周子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蓋人秉三五而成,真五生自無極,為天性;二五生自父母,為形體。

 

(課文)
溯自寅會生人,子子孫孫,歷代衍續,由父而祖,由祖而曾祖、高祖,追至元始,無極當為始祖。若夫天性,生自無極,直由天命,無極當為老  。

 

(課文)
伏羲氏一畫開天,為大道降世之始,意在使人尋找明路、歸根認祖、返本還源,以免永墜紅塵。

 

(課文)
無極本無聲臭,視之弗見、聽之弗聞,原不可說、不可名;惟既追述,使人知有根源,不得不強為之名。

 

清淨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課文)
伏羲氏形之以圓圈,孔子名之曰上天,耶回名之曰上帝,或取義,或尊稱,名雖不同,實為一體。

 

(課文)
根既述明,決不可忘,不惟不可忘,而且要培根、歸根。

 

(課文)
如欲歸根,則必抱道奉行、廣立功德,功圓果滿,自能達到目的。

 

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

 

(論語雍也第六)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

       何莫由斯道也。」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

        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

        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

        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天道的寶貴
1. 超生了死
2. 躲劫避難
3. 消寃解孽
4. 超拔祖先

 

活佛恩師慈悲:「若要了你前生債,

               憑你功德可勾消。」

 

五倫
1.君臣有義
2.父子有親
3.夫婦有別
4.長幼有序
5.朋友有信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課文)
如欲培根,則必敬天禮神,處處秉承天意、順合天心;尤其尊師重道、服從師命、恪遵師訓,勿稍違犯。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曾國藩說:「先王之道,所謂修己治人,經緯萬匯者何歸乎?

           亦曰禮而已矣。」

故云:「有禮則序,無禮則亂。」

 

體師之心
遵師之訓
效師之行
繼師之志
行師之道
了師之愿。

 

活佛恩師慈悲 :天下若有一徒弟 
              未能回天師不甘
              世世下凡來普度
              眾生未盡怎安心

 

師母慈悲 :要抱老子的樸,

          守孔子的矩。

 

樸是吃苦耐勞而要低心下氣,實行做到。矩是不驕不貪,不妄不疑,實行做到。

 

師尊慈悲: 要以低心來學習
          莫以己見蔽良田
          三以謙讓來實踐
          更需培德立品焉

 

如何重道:明天理
          知天道
          盡天性
          辦天事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
又曰:「君子憂道不憂貧。」

 

(課文)
次及引師保師、一切前人,均係指導教誨之先覺,飲水思源,均須尊之敬之。

 

有云:「一指能超三界外,一點能脫十閻羅。」

 

(課文)
再次各位道友,相親相愛、同舟共濟,親疏遠近,分別有序,方為不失根源,方能返本還源。

 

活佛恩師慈悲:世人皆知師之名,
              幾人能曉師之心?
              世人皆識師之形,
              幾人能體師之情?

 

活佛恩師慈悲: 三教傳心別無功,真性常住萬法通,
              離世住世無污染,妙用方知與佛同,
              離色離相無人我,念善念惡本來空,
              悟得本來無一物,徹天徹地處處通。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