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孫丑章

 

孟子曰: 「子路,人告以有過則喜。」

 

- 聽聞,接受提點,良心覺照,聞訊

- 批評,過錯,過失

- 內心歡喜,感激接受

 

聞過之渠道

-由別人說出(當面或背後)

-由身體語言 (表情,動作)

-由自性覺照

-仙佛提點

 

接受別人指出自己過錯的好處

()減少錯失

 

    馬太福音:「你為甚麼只看見弟兄眼中的木屑

                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

 

    語云: 苦口良葯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菜根譚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纔是進德修行之砥石 

    若言言悅耳  事事快心  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古籍載:「堯置敢諫之鼓,

              舜立誹謗之木」

 

    智者有錯必認 愚者有過必否

 

  “I will never apologize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ever. I don't care what the facts are.” -1988我永遠不會替美國

    道歉,永遠不 會。我不管事實是什麼。

 

接受別人指出自己過錯的好處

()減少錯失

()得人尊重

 

    論語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

             人皆見之;更也,人 皆仰之。」

 

    弟子規

    聞譽恐,聞過欣

    直諒士,漸相親

 

   「友直、友諒、友多聞」

 

    聞過怒,聞譽喜

    損友來,益友卻

 

接受別人指出自己過錯的好處

()減少錯失

()得人尊重

()修持進步

 

    子曰: 吾未見能見其過 

           而內自訟者也

 

聞過的正確態度 

()虛心反省

 

  《論語.學而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菜根譚

    心不可不虛  虛則義理來居 

    心不可不實  實則物欲不入

 

    活佛師尊: 心滿則容不下別人的勸告 故聞過則怒

               自專則聽不入別人的規箴 故聞諫而仇

 

    語云:己之有過 多不自知 惟旁人視之甚明 

          必須虛己下問 始得聞而改悔 若不喜規諫 

          人莫我告 必至潰敗而不可收拾 後雖知而悔之 

          亦不及也

 

    經文:箴言十章17

          遵守教訓的,走在生命的路上;

          離棄責備的,卻是走上錯路。

 

聞過的正確態度 

()虛心反省

()感激接受

 

    語云:人能暴吾過者 吾師也 人能是非 吾言者 

          教吾者也  切不可當面錯過 反生嗔怒

 

聞過的正確態度 

()虛心反省

()感激接受

()勇於改過

 

     左傳: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過而能改 善莫大焉 。」

 

     南海古佛慈悲:反聞聞自性

 

     《論語》:「過則勿憚改」

 

     佛云: 彌天大罪 難得一個悔字

 

     六祖: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論語

     子曰: 「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活佛恩師: 退不去退不去 回天見母無詞對

                非徒累是師罪 教導無方理不趨 

 

     活佛恩師: 真學者

                聞毀弗戚戚 聞譽弗欣欣                 

                聞過弗悻悻 聞苦弗惱惱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