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
菩提自性  本來清靜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莊子
至人之用心如鏡
不將不迎
應而不藏
故能勝物而不傷
 
 
金剛經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物來則應  過去不留
事來則應  事過即忘
 
 
無有分別
在聖不增  在凡不減

與聖人居而不喜
與凡夫居而不憂
 
 
把握當下而無所住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不動而常顯
常顯而體不變
 
 
五祖弘忍大師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打開心胸便見喜悅
心量越闊,人生路途越暢順
 
 
壹.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打開心胸,便見喜悅.
修道怕的是心為物役,心被境轉.
迷惑於自己的知見,錯覺, 執著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偏見,這些都令我們迷失自己的清淨心.

真金在大火中煉出
蓮花在污泥中成長
 
 
修道修心
修心就是培養自性清淨心,而去安頓身心.
修道妙法在一點真心,
即是金剛經所云: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道不在經典,更不在言語文字,僅藏於心的深處.
金剛經三拾二分重點在於:緣起性空
                       斷疑生信
                       無住離相
                       空理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修道者是:
任勞任怨歡喜做甘願受,
臉上掛著歡喜,微笑.

心寬遍法界,量窄不容針.
量有多大,世界有多大.
 
貳.無鏡無塵
神秀大師偈子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惠能大師偈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老子道德經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無鏡無塵的境界
內不受心念所轉
外不受塵境所障蔽
自性的清靜心才顯現
無鏡無塵的境界

無相心不染不著,清淨無為的心
月亮既不在水中,水中也不留月亮.
 
 
用道德力量美化人生,
用真理淨化人心,
用懺悔與感恩培養柔和心,
才能讓心靈更加清淨.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