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有而不知其有,
知其有而不能常存!

 

『性 理 題 釋』

大學知止定靜以至慮而后得,不知如何解說?

 

大學知止定靜以至慮而后得,不知如何解說?
大學- 大人之學,乃入德之門
知- 是了悟,體悟,覺知之意
止- 知道止住自己的私心惡心。止於至善之地,

定- 心中向往道德的一種純凈定向。

 

大學知止定靜以至慮而后得,不知如何解說?
靜- 安靜、寧靜。
安- 心中無私無欲的一種安然狀態。慮-謀思也。

    處事謹慎精詳。此慮還有反思反省之義。

得- 得到對道德的感悟,至善而明德。

 

此是聖門修養的功夫:內而知止為守性,外而知止不妄為,后者自然之意。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心神安,心神安而慮,此慮非他,猶之悟也。慮其何謂天理?何謂私欲?慮我所行之是非曲直,於理合否?

 

合於理者即守之,違乎理者即去之,此謂之得;既得到心法傳授,以心印心,無入而不自得焉。

 

此是聖門修養的功夫

聖門- 儒家至聖先師孔門。

 

何謂大學。
就是學大,什麼是大,惟天惟大,人者一陰一陽為之人,陽者先天之性,陰者後天之命也,即色身。人人要學為大人,人得此一為大,此為性理心法真傳,自有人開始,得此一而生,得此一為性,為人最大的學問!最大的學問就是學天。

 

此是聖門修養的功夫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明- 上明字是動詞,是潔淨與擦拭之義
明德- 就是上天賦給我們的光明自性。
明明德- 內聖之功,也就是修道,自覺的功夫,是根本。

 

此是聖門修養的功夫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在親民- 親者,親就是新,要我們除去舊有的物欲的污染,能夠日新

        又新進步。親之意便是要發揮本性中固有五常之德,來親近

        別人,渡化眾生,

 

此是聖門修養的功夫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民- 身中之良民,就是要明體達用,革新自已,影響別人,外王之功

    夫也。
在親民- 就是推己及人,我們受到明師指點得聞至道,能明其明德,

        將明明德之正道,推而廣之,這是外王之道。

 

此是聖門修養的功夫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在止於至善,止者- 居也,心之所安,
至善- 就是最大的善,世人都能求道,修道,行道,最後人人都能覺

      行圓滿成道。

 

內而知止為守性,外而知止不妄為,后者自然之意。
內而知止為守性(守玄)
外而知止不妄為(觀心)

 

由知止而后有定,
知者- 明也,不惑之意,有了悟,體會,覺知的涵意。
止者- 知心有所安,有所歸,知道把心安放在至善寶地!

 

定而后能靜,
定而後能靜- 心中有一定目標方向,不會見異思遷,無貪心妄想,一

            切誘惑不動搖,不為邪說異詞所動,心不動,躁妄盡釋

            ,寂然不動,靜如止水,水靜尚可照影,人的精神止靜

            ,自可燭照萬物,由靜中可生智慧!

 

定而后能靜,
六祖壇經云:
見諸境,心不亂是真定,於一切處,不起憎愛,不隨所染即是定。

 

定而后能靜,
多研道理,以曾智慧,俗情看淡,外物不遙,止於至善,自獲定力,三施並行,積功累德,冤孽消盡,本性明即是真定!

 

定而后能靜,
靜- 是心地清靜,無私無欲,物我兩忘,心不隨外境所牽,意不隨物

    欲所動。
老師對聯:(青)燈常照開智慧,

            人我不(爭)見性來

 

靜而心神安,
安則自然,自然即放心,放心者,無心也,從容中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內外如一,

安者- 義精仁熟,

 

心神安而慮,此慮非他,猶之悟也。慮其何謂天理?何謂私欲?慮我所行之是非曲直,於理合否?合於理者即守之,違乎理者即去之,
是道則進,非道即退!

 

此謂之得;既得到心法傳授,以心印心,無入而不自得焉。
知道了玄關一竅,知止,心才有所定,心定不亂,自然就靜下來了,心靜不胡思亂想,才能安心,心安了,心地開了,妙智慧就開悟出來,理也明白了,認真的去修去辦,最後修成了佛、聖、仙!所謂的得!

 

此謂之得;既得到心法傳授,以心印心,無入而不自得焉。
清靜經: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

 

王陽明夫子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克己復禮,看淡物慾,盡心為道!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