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生法生 心滅法滅

    大學右傳之六章: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心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佛:明心見性
    道:修心煉性
    儒:存心養性

 

    佛:心則是佛,佛即是心。

    見性成佛,離心無佛。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衹在你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六祖惠能大師慈悲:菩提自性 本來清靜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二)修道者,修心也

    三點如星象,
    橫鈎似月斜,
    披毛從此起,
    作佛也由他。

 

    佛由心成,道由心學。
    德由心積,功由心修。
    福由心作,禍由心為。
    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
    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
    心正成佛,心邪成魔。

 

    修道要:化怨恨心成為達觀心。

           摒傲慢心成為平等心。
           去貪妄心成為知足心。
           除暴戾心成為慈悲心。
           戒吝嗇心成為佈施心。
           剷罪惡心成為擴善心。

 

(三)修道要去妄心而求真心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慾
    六慾:色聲香味觸法
    三毒:貪嗔痴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五蘊:色受想行識

 


    [心]: 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

    [心]: 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不動心]: 可以達到仙佛的境界。
    [不動氣]: 可以達到聖賢的領域。

 

    聖人修道在求[心],
    凡人求道在求[識]。

 

(四)如何提昇心境:

   <一>要有寬恕心:不是與人爭一口氣,

                  而是能吞下一口氣。

 

   <二>要有知足心:真正快樂非於物質的富裕,而是心靈的安慰,並非

                  擁有多少,而是不計較多少。

 

   <三>要有無私無我的心:心中無私慾性自明,人到無求品自高。

                        以慈愛與知足之心,造福人群,行不言之教,

                        處無為之事。

 

(五) 結論:

     師尊慈悲:心定無慾可容理,

              清靜無為能應事。

 

     釋家: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道家: 虛其心,實其腹。
     儒家: 人慾淨盡,天理流行。

 

     人心既無障敝,能潔白無染,天真無邪,自性流露,真性自現,是謂

     活佛。

 

     修心修道終極:五蘊空無物

                  格物致良知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