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篇-

 

樊遲從遊於舞雩(予)之下。
曰:「敢問崇德、脩(修)慝(剔)、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脩(修)慝(剔)與?一朝之忿

崇- 崇尚崇高  積之使高曰崇,
德- 心之所得曰德,即積德的意思
崇德- 崇尚崇高道德  即重視道德
非崇德與- 不就是崇德

脩(修)-治也 改也  去除也使之完美

慝(剔)- 即隱藏於心中之惡,蓋惡之源於心者,壞心念 惡行 惡習

        脾氣毛病等

辨- 分辨,辨別 是非黑白對錯
惑- 疑惑,迷惑 迷亂愚痴 分不清是非黑白 糊塗 

善哉問- 問得好極了
先事後得- 先難後獲也 先做好自己本分責任 利益放最後 不刻意去

          追求好處

攻其惡- 攻擊自己的惡行
無攻人之惡- 不要責備別人缺點過失
非脩(修)慝(剔)與- 不就是去除心中的惡

 

一朝- 一旦也
      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因為一時憤怒,忍不住一時之氣

      ,就同人家打架涉訟,忘記了自己的身體,還要連累父母親

      人,這不就是迷惑嗎?不就是糊塗嗎?
 

 

(一)何謂崇德?
    「崇」字按《說文段氏》解:「崇:從山,宗聲,本義作『山大

    而高』解。」
    故崇德乃指高大的品德,更好說是崇尚的品德或德性。這種崇尚

    的品德在儒家的倫理思想中乃以仁德為代表,而使人與人的關係

    臻於完美是由「仁」,在五倫中則使人倫的關係達至和諧而成就

    倫常之樂,

 

    如君禮、臣忠,則禮與忠使君臣的關係能互相協調而和諧有樂;

    父慈、子孝,則慈與孝將父子的關係引進愛的和諧中;兄友、弟

    恭,則友與恭令兄弟的關係達至和睦共融。夫唱妻隨則使夫婦恩

    愛而相敬如賓;朋友有信則使朋友能同心合力、情誼互通於善,

    故能互助互愛。

 

(二)何謂修慝-
    修改 改進 去除匿藏心中的惡 邪惡的念頭心態 行為 品格 嗜好

    脾氣毛病等 修者要治而去之

 

    孟子: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也

 

    關帝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何謂辨惑

    - 疑惑,迷惑 迷亂  糊塗不明理

 

如何充實自己修持境界 讓自己德性崇高
(一)先事後得
    范氏: 先事後得 上義下利也

 

如何改進自己隱藏內心之惡 要修持脩慝功夫
(二) 要脩慝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莊子說:「其德天殺」

 

     以責人之心責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古人: 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莫說人非

 

     古人:「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禮記大學說: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

                 人。

 

如何去除忿怒 達至不惑
(三)要明理

 

    詩曰 :人人崇德福無窮  天下為公進大同

          真理存心消浩劫  施仁行義挽頹風

 

    藥師琉璃光王佛:
    樊遲繼問崇德脩慝、辨惑 夫子喜其遊不忘學 先事後得一節 明明

    白白教他 如今人未行一二事 遽求速效 明於責人 昧於責己 遇事

    不忍 遂發無明火 虧體辱親 是也 人多犯此 學者讀此 觸目驚心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