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的五資糧:

德性、心念、火候、戒律、愿行

 

何謂德性 ?

德-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容德、敬德、慈德、厚德、寬德、讓德、謙德、儉德

性- 天性、自性-包含萬善萬德

德性-美好高尚的品格,有好的德性,端正了自己才可化人

 

聖人云:己正可以正人

 

活佛老師慈悲:

德性,是圓滿境界。有了德性,不論在聖在凡,

皆能處世圓融;即使受苦受毀謗,也能化於平淡。

 

德性有何重要

(一) 渡化眾生

     活佛老師慈悲:身、口、意,三業要清淨

     你們要有豐富的德性,就要有豐富的經驗,以便濟渡眾生的所需,

     你們也要有普渡眾生的大志愿,才有辦法德普人間。首先,脾氣先

     改,身、口、意,三業要清淨。

     一、身常行慈,不殺、不盜、不淫。

     二、口常行慈,不妄、不假、不騙。

     三、意常行慈,不貪、不瞋、不痴。

 

     活佛老師慈悲:

     修道要蘊含德性,而德性是「誠於中,形於外」的表現,若真心想幫

     助他人,但不求回報,默默地做,這才是真德性,真功德。

 

     詩云:

     普渡有緣大悲心 渡化眾生無為行

     眾生沉醉苦海裡 生死輪轉苦不堪

 

     活佛師尊慈悲:

     徒兒啊呀! 如果你們什麼都沒有成長,憑什麼想替為師分擔、分憂

     、分勞? 又憑什麼要讓千萬人了脫這苦海汪洋? 憑什麼讓千萬人的

     九玄七祖一起沾光?

 

     活佛師尊慈悲:

     老師我不奢求你們一定要拿出什麼成績來讓我看,即希望你們各盡

     本心,各盡本份,能做的就做,能辦的就辦。

 

     濟公活佛慈悲:修道必須具備的兩項基則

     一.以德做嚮導 

     二.以禮做表率

 

     活佛老師慈悲:

     修道辦道要發大心,立大志,不能拖泥帶水,混水摸魚。凡事存天

     心體師意,勿勾心鬥角,爭名奪利。

     不要隨時隨地只會怨恨別人, 要學著寬恕別人。

 

     活佛老師慈悲:

     成功的道場,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之配合外,尤須周全的制度,

     才能渡化眾生,成全眾生。

     以智慧悅服上下,以道德同化四周,虛心接納批評,安守本份,善

     盡其責,盡量發揮自己。言合乎理,行合於禮,一脈相連,直到永

     遠。你們要盡心盡力。

 

(二) 得人尊敬

     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 直返理天

     三天主考慈訓:

     手提考試卷,一篇又一篇,先把品格驗,再把功德添,禮節誠敬獻

     ,火候煉周全,若有瞋意念,即墜入魔圈,或是勢利眼,慢上罪欺

     天,

 

     三天主考慈訓:

     修道憑金線,啟後承上焉,若逞己能辦,有錢反遭愆,犯者速檢點

     ,否則勾出盤。

 

如何培養德性

(一) 遵行倫德

     遵行-實行 

     倫德-五倫八德

     五倫-君臣﹑父子﹑夫婦﹑朋友﹑兄弟。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古聖云:

     天無道不成天,地無道不成地,人無道何為人」。天有道日月星辰

     轉運,地有道四季分均,人有道人倫道德不虧可為人也。人若虧了

     人倫道德,身雖異於禽獸,心與禽獸有何分別。聖人憂人趨於禽獸

     之中,因此修道立教,使天下之人皆盡此人倫大道,若不盡此人倫

     大道,雖然官高爵顯,金銀百斗,人民無德可稱,有何益哉。

 

(二) 誠意修道

     修道必須正心修身做起。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吾人本性所固有的

     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必須保守,不可失,否則禽獸不如

     矣。我們如何發揮五常之德呢?

 

     修道的功夫,大致來說,不外乎「修己」和「渡人」兩方面,也就

     是儒家所說的「明德新民」及「己立立人、已達達人」,和釋家所

     謂的「自覺覺他」。修己是內功,渡人是外功,內功屬於修道,外

     功屬於辦道。換言之,內功是道,外功是德,道本屬於空,而德才

     是實,故無德不能顯道。

 

     中庸云:

     「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誠哉斯語也,夫德固是由道而生,而

     道尤須賴德以培,兩者相互為用,不容偏廢。內功是保存天性,外

     功是發揮天性。內聖外王,本來俱備,天道人道,兩者不缺一。

 

(三) 改脾氣 除毛病

     活佛老師慈悲:常言修道修心。

     你的計較,執著,分別對待、驕傲、嗔恨、嫉妒,不斷的在「人」

     、「我」上打轉。這樣修道,怎麼能夠歡喜自在、安頓身心?怎麼

     能夠愈修愈快樂呢?

 

活佛老師慈悲:徒兒們不能講歸講,做歸做,言行不一,表裡不合!

一點「提昇」也沒有!

一點「涵養」也沒有!

一點「謙恭」也沒有!

一點「長進」也沒有!

一點「豁達」也沒有!

一點「穩重」也沒有!

 

修道最怕的,就是「光說不練」、「虛心假意」。

如果你們不痛下決心、回心轉意,不好好的擔當起我們的天職責任,緊握金線、修己了愿,就真的是來不及了!

 

詩云:

每日懺改不良更  掃除惡習顯天真 

真入實行君子作  終痛一日脫俗塵

 

詩云:

六萬年來孽識深  脾氣毛病障性君 

難得有緣同修進  攜手共進互勉行

 

活佛老師慈悲:

一個人如果時時警惕自己,不隨時寬恕自己,

那麼做任何事一定容易成功,才能培養你的德性。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當一個人常常苛責自己,而容易寬恕別人時,那麼他必定深得人緣。

真我覺悟:自己辯駁、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學習;要認識真吾,立志向改作風,剔積弊,發新源。真我懺悔

 

真我覺悟:自己辯駁、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學習;

          要認識真吾,立志向改作風,剔積弊,發新源。真我懺悔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佛性的作用,是一顆「覺悟的心」,常去找出自己的問題,提昇自己的反省能力。提昇什麼?有無過失,用人心作事,還是道心呢?

 

六祖大師: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詩云:

修道品格驗當先  再培功德立志前

火候煉足性光現  博文約禮法聖賢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