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心德 -天母至尊太上王母  降
 論:「生老病死苦」

 

(課文)
生老病死苦,乃人身之五刼也。既得為人,生於世間,均無法脫離生老病死苦之五刼。

 

八苦 - 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

 

(課文)
茲將五刼分述如下
生之刼:人生於世間,或生為賢士、豪傑、英雄、富貴,或生為貧賤,孤獨、壽夭,此乃生之一刼。

 

得道四難:
1. 中華難生
2. 人身難得
3. 明師難遇
4. 真道難逢

 

(課文)
老之刼:人居於五倫之內,男當婚,女當嫁,生男育女,為功名,為積財而奔波,為事業,為生計而爭鬥,轉眼間兩鬢已斑白,此乃老之一刼也。

 

(課文)
病之刼: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或受風寒而感冒,或生瘡癰,或罹車禍折斷手足,或因積勞而生疾病,或精神不常,或氣血枯衰,扶杖始能行,或飲食不正常而傷腸胃,此皆病之一刼也。

 

癰(音翁) – 皮膚和皮下組織化膿炎症,患處紅腫,有許多膿胞,多生在背部和頸部。

 

(課文)
死之刼:一旦無常,抛妻離子,萬事皆休,雖有高樓大厦,田園土地千頃,黃金萬貫,也不能帶去,將留與他人執管,此死之一刼也。

 

(課文)
苦之刼:在世命途多舛,無法營生,三餐無著。或無惡不作,魂歸地獄,受盡嚴刑,期滿轉入畜道,受人千刀萬割,煑煎而後食之,此苦之一刼也。

 

(課文):
自古以來,有生便有死,在世若癡迷不悟,未知行善修功以解為,均難逃此五刼。所以欲修脫此五刼者,必須立身向善,外則造功立德,內則修道養性,則此五刼自能大而化小,小而化無。譬如,此世有修功德者,來世出生,可生在富貴家人,免受貧賤之苦,則可脫去生之刼也。

 

(課文)
又如有善覺者,能知修身行善,則可長壽,人雖老而身體尚健康,可以去老還少。所以不貪欲者,心神清安而無憂慮,則可快活過日而未知老之至也。此可脫去老之刼也。

 

清淨經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 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

          遣其慾,而心自靜 ;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

          生,三毒消滅。

 

六慾:色、聲、香、味、觸、法。

三毒:貪、瞋、癡

 

(課文)
又如善養身體者,作事不過勞,時常運動身體,心地善良不殺生,就無業障,既無業障就能免却疾病,而能多行善立功德,則可減少病殃,此可脫去病之刼也。

 

朱熹夫子曰:「天地一無所為,惟以生物為事。」

 

(課文)
又如善修道果,多積陰德,樂善好施,養其本來善性,使靈光清朗,功果圓滿之日,得證神仙,軀體雖壞,靈魂常存。此可脫去死之刼也。

 

(課文)
又如胸懷若谷,凡事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能容人恕人,不作虧心事,不貪不取,守己安份,則可避免苦惱,如能更加多行善事,地獄自然無門,天堂自然有路,不論在生與死後,均免受苦,則可脫去苦之刼也。

 

佛經因果故事:
- 毗舍利城
- 犂越河
- 迦毗離
- 婆羅門教

 

(課文)
上述各項,皆是勤修大道之心德,世人若能了悟,則人身之中,雖有五刼,亦可脫離,免受其厄也,此乃性命雙修之法,希諸迷子,悟而修之。

 

   詩曰: 人身五刼最難修,
          一旦無常萬事休;
          若得開迷明正理,
          天堂有路樂悠悠。

 

   

   詩曰:病老人身又死生,苦無窮盡不知驚       

         說來幾句誰能悟,永作仙真覺路行。
         人生一世如幻夢,莫貪眼前虛華景;

         不認真理誤自身,枉得來去一場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