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虛童子  登台
      談「真道無對待分別」

 

「課文」
道者,一也,本來是不可道,不可名之性體,是絕對之無分別之道,若能心存一理,則是道也。若生分別,則是離一,而非道矣。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

        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

        名曰大.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陰上加一陽為少陽
其炁溫  於時為春
一陽上加一陽為太陽
其炁熱  於時為夏

 

 

一陽上加一陰為少陰
其炁涼  於時為秋
一陰上加一陰為太陰
其炁寒  於時為冬

 

一 乾南(天)   五 巽西南(風)
六 坎西(月)   七 艮北西(山)
八 坤北(地)   四 震東北(雷)
三 離東(日)   二 兌南東(澤)

 

乾一 兌二 離三  震四 
巽五 坎六 艮七 坤八 數也 
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盂 
艮覆碗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此八卦之象也

 

「課文」
故道者,乃萬仙、萬佛、以及萬民、萬眾所共同公有之本性,毫無差別也。

 

「課文」
無大無小,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靜者,為o;動者,為一;卷之者為密;放之者,彌於上下四方。

 

天地因有此道,所以生化萬物;日月因有此道,所以運行不息;仙佛因有此道,所以與天地同長久;唯世人因有此道,而反失之,所以不能脫出氣數,而常沉淪苦海!

 

「理性」即先天性,不為天地所生,不為日月所長,超越天地,範圍古今。大而瀰滿六合;小而退藏於密,能主宰天地之生滅,能主宰一人之生死。

 

知此性為「佛」、為「聖」、為「仙」;迷此性為「人」、為「鬼」、為「畜」,我未生前,性居真境,我既生後,性寓身中。性在曰人,性去曰尸,見此性為佛,養此性為聖,煉此性為仙。

 

「氣性」(又曰稟性)為後天性,既有天地生成之後,該性寓於氣天,為二十八宿之氣所管。善者為善宿所管,生人亦善;惡者為惡宿所管,生人亦惡。

 

我生隨我而來;我死隨我而去,雖脫肉身,不脫氣質,仍為氣質所蔽,氣質凝聚為人,性復囿於身,終難解脫。

 

老子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又曰:「為善則善宿隨之,為惡則惡宿隨之。」

 

 

感應篇云:「禍福無門,為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其性可善可惡,性不自主,為氣天之宿主之,明此性不作惡業,廣種善根,乃為賢哲。

 

「質性」(又曰習性)生身之後,方有此性,性所染之事物,而成覆性之色,為喜、怒、哀、懼、愛、惡、欲、習性之嗜好,

 

以色染色,而起貪愛憎嗔之質。人身一死,該性所造之善質業,交於氣性,其質隨身而滅,用此性者,乃為庶人。

 

皇 :「初拘氣稟元神隱,
         後蔽物慾戀紫霞 」

 

 

生初陰陽五行混合圖

元神  元情  元精  元性 元氣
識神  鬼魄  濁精  遊魂 妄意
禮  義  智  仁  信
樂  怒  哀  喜  慾
七  九  六  八  十
二  四  一  三  五

 

「課文」
何以今迷失此道?乃因心生分別對待,而執著於名象,所以,常被陰陽氣數拘束,而不能跳出純陽之絕對境界,而與天地同長久也。

 

「課文」
是以,人若能心存一本之理,統天下萬殊,歸在自性之一本之中,視天下萬民為一體,則與天地合一,而天地悉皆歸矣。

 

(一)除我相
(二)去私慾
(三)效天地

 

「允執厥中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