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囑品第十 

眾僧作禮,請師作偈,偈曰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脩不動行,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此見,即是真如用。

  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莫於大乘門,卻執生死智。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時,徒眾聞說偈已,普皆作禮,並體師意,各各攝心,

  依法脩行,更不敢諍.

 

眾僧作禮,請師作偈,偈曰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

             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自家房內主人翁,同居同住不知踪,
若能退步回頭望,物物頭頭總得逢。

 

 

真見無見,無所不見,
妄見有見,有所不見。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之而不察焉,
        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矣。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古德云:莫謂無想即是道,無想又隔一重山。

 

 

坐禪品: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

        不見人之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達摩師云: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
          每天走路未曾踏著一片地。

 

 

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是見,即是真如用。

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莫於大乘門,卻執生死智。

 

 

彌勒佛云: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

          染有生死,淨無諸佛。
          「淨」即第一義不動之義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知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今入大乘法門,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癡愛,除却妄想,性本清淨。何來生死之智呢?即是不要執著,執著即入生死,無執著則無生死矣。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德山云:窮諸玄辯,若一毫致於太虛;
        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時,徒眾聞說偈已,普皆作禮,並體師意,各各攝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諍。

 

妄想元來本自真,除時又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 黃山趙文孺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