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山西省,大同府,汾陽市,馬家莊,馬營村,有一座七聖宮,亦稱七佛寺,此寺是伏羲所建,內供七尊古佛。另有一河圖碑文,乃係女媧所刻,有七言古讖一首,
云:母定三陽渡原人,復始羲皇降道源,臨初太公闡聖王。泰來天真辦收圓。

 

第一句說,先天上帝,敕定青陽紅陽白陽三陽,普渡皇胎原子。

  

第二句的復字,是地雷復卦,乃上坤下震,坤為後天震,在東方為三,三是青,碧屬青色,羲是指伏義皇帝,這就是說青陽期的開始。

 

第三句的臨字,是地澤臨卦,乃上坤下兌,坤為後天兌,在西方為七,七是赤,赤屬紅色。太公是呂尚的聖號。紅陽起源於太公呂尚,闡揚內聖外王的大道。

  

第四句的泰字,是地天泰卦,乃是上坤下乾,坤為後天坤,在西北方為六,六是白,白即白色。即白陽期。天真聖號,就是天真古佛辦理未後一著的收圓大事。

 

(伏義畫先天八卦,文王畫後天八卦)

 文王八卦(後天八卦)

 

自伏羲見龍馬負圖,創造八卦,揭開天地奧秘,是為大道降世之始。伏羲為第一代道統祖師,神農為第二代,第三代軒轅黃帝,第四代少昊,第五代顓頊,第六代帝嚳,第七代帝堯,第八代帝舜,第九代夏禹,第十代伊尹,第十一代商湯,第十二代姜尚,第十三代文王、武王、周公,第十四代老子,第十五代孔子,第十六代顏子、曾子,

 

第十七代子思,第十八代孟子,是為東方十八代。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儒道道脈泯滅,究未得繼續道統,良以孔子時,道統轉傳西域,釋門接衍,釋迦牟尼得道後,真法傳大弟子摩訶迦葉為禪宗初祖,單傳至二十八代達摩尊者。梁武帝時,達摩西來中土,真機妙法,復還於中國,是謂「老水還潮」。

 

自達摩入中國,真道乃一脈相傳,達摩為初祖,單傳給神光二祖,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六祖之後衣砵不傳,道降火宅,白馬續為七祖,羅尉群繼任八祖。羅八祖歸後。道統懸虛八百載。迨至清順治年間,天時已至,元始天尊化身之黃德輝在江西廬山,受天命,遙接羅八祖,續為第九代祖。

 

(課文)
迨至明末清初,黃九祖奉命遙接;吳十祖、何十一祖、袁十二祖、徐楊十三祖、姚十四祖。王十五祖、劉十六祖,歷代接衍,三教相參,或偏於儒,或偏於佛老,皆是應運變轉。

 

 

第九代祖黃德輝
道號橋灣仙師,江西饒州府鄱陽縣人,明天啟四年(一六二四)二月初八日降生,係元始天尊化身,自幼德慧雙美,好道心切,見經書卷集,一覽便通,九歲得神仙金丹口訣,佛門心印,順治年間,在廬山蒙神仙授為第九代祖,修煉至玄妙道,演說最上乘正法,渡人無量,遠近的人,

 

皆稱為天下神童,正式開創先天道;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制定禮本、愿懺、雷唵二經,作為闡道章程;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0)歸空,享年六十七歲。著有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作為龍華三會收圓憑證。


 

第十代祖吳紫祥
號靜林,江西撫州府金谿縣人,清康熙乙未五十四年七月十三日降生,係文昌帝君化身,為黃九祖之徒孫輩,其後受仙佛諭示承續道統,闡道於廣信府,渡眾無數,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八月十八日歸空。歸空前將道盤交付,何了苦執掌。

 

第十一代祖何了苦
又名若為、若愚、字了苦,江西廣信府貴溪人,乾隆年間三月十九日生,係九天斗母化身,壯年方入泮,即補廩生員,後棄功名學道,受吳祖心法;又以至誠所感,在洪都(南昌)遇一神童,言奉:無極老母命,傳以文武火候。

早期先天道,係傳採藥練丹(採取)不傳火(火候),自何祖之後,方將火候傳齊。
何祖闡道洪都鄱陽一帶,嘉慶七年(一八0二)遭皇風考,為官捉拿,發配貴州龍里縣,未幾,則渡袁志謙,並命承續道統。

 

第十二代祖袁退庵
又名退安,號志謙、無欺、貴州龍里縣人,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0)五月十三日生,係元始天尊化身,嘉慶七年(一八0二)得何祖心法,續先天道統;嘉慶十五年(一八一0),道光三年(一八二三),由滇入川,立西乾堂於成都。

 其後渡化徐吉南及楊守一;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將道盤交付徐、楊二人執掌;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二月十五日歸空;著有萬年歸宗、蓮花樂二十四章、元旦囑書、金不換等書。

 

第十三代祖徐還無
號吉南,四川成都府新繁縣人,乾隆末年八月七日降生,係彌勒古佛化身,世代德澤深厚,善孝兼全、自幼佛性不昧,道光三年受記於袁祖。道光六年(一八二六)正月二十七日,與楊守一受命為十三代祖共掌道盤,執掌內盤,闡道西蜀,繼化陝西。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八月二十九日歸空。

 

又名敬修,號守一,四川成都府新都縣人,嘉慶元年(一七九六)七月二十三日降生,係觀音佛祖化身。楊祖世代善根深厚,素性喜閱丹經,道光三年(一八二三)親承袁祖心傳。道光六年(一八二六)正月二十七日與徐吉南同受命為十三代祖,執掌外盤,其後開道成都府一帶。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四月二十九在成都歸空。

 

第十四代祖姚鶴天
號明池,山西太原府人,係瑤池金母化身,乃西乾堂弟子,祖上七代持齋,樂善好施。徐、楊十三祖歸後,於道光年間,接掌十四代祖位,嗣後四處開荒闡道,至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始歸空。


 

第十五代祖王覺
又名希孟,道號覺一,又號北海老人,山東青州益都縣城東北八里闕家庄人,約生於道光元年(一八二一),係水精子化身,其足跡遍及南北十餘省。其間並致力於著述,以宏揚天道,所著有:大學解、中庸解、三易探源、三教圓通,一貫探源
(以上五書為祖之著作精華,光緒二十一年竹坡居士將之合併,易名理數合解,並加理數合解序及學庸序二篇)、談真錄、祖師四十八訓及歷年易理等。王祖掌道後,光緒十年(一八八四)甲申-三月間歸空於楊柳青鎮。

 

第十六代祖劉清虛
號化普-,又號似昌,山東青州益都縣人,乃姜太公化身,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掌道,旋將道門改稱「一貫道」,光緒末期歸空。
第十六代祖師劉清虛明師:劉清虛十六祖,,號清虛老人,青州(山東省)益都城裏西街人,歷代富翁,乃姜太公化身,
王祖由山西將道統帶到山東,將道統傳與劉祖掌管。

光緒十二年承運奉命三教合一。王祖歸空時,焚香請示,皇母慈諭,改名三極一貫,交付劉祖,道號清虛老人執掌。光緒十二年,劉祖將無極先天大道改名為三極一貫之道。

 

 

(課文)

以後道轉東魯,三教合一,仍取名一貫,其意則是貫徹天地萬物萬事萬類之無極真理。亦即是貫通天地古今中外,普救眾生之光明大道。其意甚深,其理至妙,簡而言之,〔一〕即是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至明,亦名之曰〔理〕。

〔貫〕即貫徹一切之意,由〔無〕貫〔有〕,由〔始〕貫〔終〕之無極至理,因此理貫徹天地萬物,而天地萬物各具此理,此理行於大道,則能回復至善,行於邪途,則必淪墮重劫。

總之﹕天地萬物,未有出乎三極一貫之道者,四書論語里仁篇記載,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道是天的天理,人的性靈,天地人物,皆是一理所生,故孔子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

 

達摩悟性論:出離生死名出家

 

六祖壇經 - 付囑品第十
六祖滅度前,弟子問衣缽將如何傳承六祖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


 

(課文)

路祖應運普傳,飛鸞開化。

 

第十七代祖路中
號通理子,山東濟寧人,係彌勒佛化身,生於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四月廿四日,(一九二五)農曆二月初二日歸空時,其道已遍及山東及鄰省,下有八大領袖,弟子有數千人之多。

 

仙佛垂妙意   飛鸞驚愚迷  
識透真慈憫   更顯道神奇

 

南閻眾生夢尚濃   貪戀聲色昧靈明  
觀察人間風不古   道德仁義盡凋零
天不忍善同歸盡   故設飛鸞渡迷矇  
鸞壇本來原有異   先天後天有不同
先天鸞壇應時設   助道宏展闡真宗  
處處渡人明真理   時時化世復人風
末後收圓三曹整   仙佛借此顯奇能  
仙佛苦衷當深體   無量慈悲為眾生

 

(課文)

弓長祖繼續辦理末後一著,此乃正式道統。

 

師尊(十八代祖)- 張天然
字光璧,道號天然,又號天然子,山東濟寧人,係濟公活佛化身,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七月十九日降生。師尊生而異相,天資聰敏,秉性敦厚,出身修善,書香世家,家道小康,父玉璽公,母喬太夫人,夫人劉率真,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二十七歲時,適逢耿老師(山東人)闡道,乃虔心求道,嗣後追隨開荒辦道,翌年領天命為代表師。民國九年(一九二0),耿老師歸空,再追隨路祖辦道,遂成其門下八大領袖之一。民國十九年(一九三0)奉命為十八代祖,旋開荒濟南,次化天津、北平、西安、青島、上海等地,十餘年間道務拓展全國。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農曆八月十五日歸空於四川成都,享年五十九歲。歸後,皇封天然古佛 。

 

路祖立囑詞言: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
              愚夫識得返鄉道,生來死去見當前。

 

師母(十八代祖)-
孫慧明
字明善,道號慧明,山東單縣人,係月慧菩薩化身,生於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八月二十八日。自幼穎悟、仁善好佛,有決心尋師訪道,幸遇路祖傳授大道,乃投拜其門下,承褚代表師點化入道,其後習道多年,
並受命為代表師,四處宣化度眾。民國十九年(一九三0)張祖接掌十八代祖,奉母天命以天道師母身分輔佐張祖辦理三曹普度。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張祖歸空,奉母命續掌道盤,辦理收圓大任。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由香港遷居台灣。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農曆二月二十三日歸空於台北市,享年八十一歲。歸後,

 

(課文)

然而正式道統之外,尚有千門萬教,知之者認為萬教歸一,不知者疑為分門別派,紛紛莫衷一是。


千門萬教原是一理所生,雖分門別戶,立論各有不同,然而究其實際,概屬一理。故三教俱是因時而設,應運而興,無非代天宣化,挽救人心,化惡為善,化莠為良而已。

道家以虛無為本,注重保養虛靈,返回無極。釋家以寂靜為根,注重返觀寂靜,滅除雜慾。儒家之明明德,則注重私慾淨盡,天理純全。天理就是至善,亦可說他是寂靜,寂靜便是無極,無極即是真理。三教宗派,皆由無極一理而生也。且佛講萬法歸一,明心見性,道講抱元守一,修心煉性,儒講執中貫一,存心養性,雖三教之傳法不同,要皆以一為本原,以心性為入手,自是由一理而化為三教,猶人之一身而分為精氣神焉。現在三教合一,乃收圓之象,猶之返本還原,俱為不昧之靈性,則又合為一也。

 

(課文)

蓋道有正脈旁支,法有上中下三乘;奉命接續道統者,為正脈,由正脈分派,自行傳授者為旁支。正脈奉命傳授,法為上乘;旁支自行傳授,法多中下兩乘。

 

(課文)

即有上乘法,亦是正脈衍傳,日久失效,至其他派別,或普泛慈舟、隨緣接引;或獨倡一宗、藉資挽化;亦或傳授奇術異法,專收精怪異類。雖是應運而生,要之皆無心印真法,即使根緣深厚、堅意誠修,亦非捷徑之路。

 

(課文)

大道如斯,修道者,應澈底認識,擇善而從,方不罔廢苦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