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足徵天地之源出乎道,未有天地,先有此道,史記云:天開于子會,而沒於戌會,地闢于丑會,而沒於酉會,人生於寅會,而沒於申會。

  

當寅會人之初生,性本善,由天生人也,其權在天,無道可言。道降中天,人生人也,其權在人。伏羲氏首出,仰觀俯察,知天地之運行,劃先天八卦,以顯天地之蘊奧,此為大道降世之始也。

  

繼由軒轅氏創文字,建宮室,製衣裳,文化大備,此謂道之成也。嗣後堯舜,文武周公,接續道統,心法一脈相傳,謂之青陽應運,道之整也。

  

幽厲之世,五霸疊興,天子政令,不能行於天下,道轉紅陽,分為三教(即儒釋道也),此謂道之分也。

 

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闕里傳猶龍之嘆,西化胡王,函關現紫氣之瑞,關尹子強留老子作書,著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始祖也。

 

孔子周遊列國,教化萬方,刪詩訂禮,繼往開來,闡永久不變之真理,立萬世不易之定論,大道之精微奧玄,學庸敘述備至,成儒教之始祖。

 

孔子傳顏子曾子,曾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迨至炎宗,

 

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究未繼續道統。

 

良以孟子時,道脈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宋朝儒士雖然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釋迦牟尼,渡大弟子迦葉,為佛教之始祖。道分三教,各傳一方,各留經典。

 

釋教單傳二十八代,至達摩尊者,梁武帝時,達摩西來,真機復還於中國,此為老水還潮也。自達摩入中國,真道仍一脈相傳,

 

六祖渡白祖(白玉蟾) 、

馬祖(馬端陽)二人,道傳火宅,是為七祖
(雙命),羅(蔚群)八祖、
黃(德輝)九祖、
吳(紫祥)十祖、

何(了苦)十一祖、

袁(退庵)十二祖、
徐(還無)楊(還虛)十三祖(雙命)、
姚(鶴天)十四祖、
王(覺一)十五祖,
劉(清虛)十六祖,
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

 

道轉白陽,彌勒應運,路祖為初祖,大開普渡,大闡玄機,弓長子系,為白陽二袓,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

 

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一人而化天下,為青陽劫,三代以後,道在師儒,三教繼續而出,各傳一方,為紅陽劫。

 

現值三期末會,世風頹壞,浩劫流行,大地無完土,道在黎庶,人人成道,個個成佛,為白陽劫,此大道之沿革也。

 

東方後第十八代祖
弓長師尊

 

東方後第十八代祖師,姓張名奎生,字光璧,聖號天然古佛,乃濟公活佛化身,祖籍山東濟寧城,南鄉雙劉店人,生於清朝光緒十五年,己丑七月十九日(1889),師尊誕生時,北京天壇失火,黃河以北一半天空,均成紅光,向來混濁的黃河,當天忽告清澈底顯,據歷世記載,黃河水清,就有聖人降誕。師尊生有異相,堯眉舜目,平頂方頭,二目重瞳,常似閉目守玄,睜開則神光奪目,龍鼻聳直,冠頂如蠟,準頭豐隆,口開唇紅,天資聰敏,並且兩手掌心,天生的左日右月,硃砂紅痣,兩腳亦有紅砂咮痣.

 

師尊出生在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父諱玉璽,母喬氏,家道小康。師尊年幼時,慈父便親授詩書,長而有成,家道中等,有房屋百間.師尊二十二歲去南京上海,跟隨姑父當兵,因師尊身材魁梧,不久便被提拔當衛兵,隔年,收到嚴父病危之信,即辭職回家鄉,不久父歿,隨母操持家務,事母至孝.

 

師尊二十四歲,在家鄉與朱氏結婚,生一女,朱氏產後,不幸逝世.隔年,張祖與劉氏再婚,就是後人尊稱的劉師母.

 

民國四年,師尊二十七歲,遇見耿老師傳道,初不敢相信,先請母親去求道。母親求道後,了解一貫道,為真正解脫之道,便囑咐師尊去求道,師尊聽說一貫道可以超拔父母。欲超拔父親.故此求道後,隨耿老師辦道開荒,齊家,立佛堂,數年之間,渡了六十四人,因佛規所定,渡一百人,才能超拔一層父母,師尊渡了六十四人之後,無法再渡多人,結果,老祖師懇請皇母慈悲,老母云:「由此人開始,六十四功加一果,從此誠心修道者,渡六十四人,就能超拔一層父母。」

 

民國八年,師尊三十一歲,為了辦道方便,乃將全部家產變賣,舉家遷到濟寧,開了一間明德雜貨舖維持生計.

至民國九年,耿老師歸天,隔年,師尊因雜貨店經營不易,改到濟寧警備隊,當便衣稽查.就在這一年,經曾兆華的引薦,正式拜見十七

 

代祖路中一.路祖說:你的老師已不在了,你想跟誰修道辦道呢? 師尊說:「請祖師指示,吾聽祖師調遣,祖師教吾跟誰,就跟誰。」祖師一聽,說聲:「好,你就跟我吧!」從此師尊就跟隨祖師辦道,並隨從左右,東奔西跑,共把聖道宣揚。 

 

由於師尊很發心,終渡化了很多人求道,沒多久,路祖正式任命師尊為點傳師,並晉升為領袖級.當時,只有八位領袖級弟子,師尊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當師尊領命為點傳師後,路祖即派他到臨近的單縣,開荒傳道.

 

民國十一年,師尊到了山東單縣,當時,路祖有一位三才名孫素真,仙佛時常借乩臨壇教誨,所以在單縣,道務宏展得很快,入道者甚是踴躍.

民國十四年二月初二日,祖師歸天,各大領袖請路祖臨壇,問:以後大道如何辦理?路祖說:「待等三月百日後,自有消息對爾聞。」未到一百日,有幾位領袖趁老母臨壇時,又問:以後大道如何辦理?老母考驗各領袖之智慧云:「各有天命。」各領袖遂各自前辦,惟獨師尊不敢多事,等到百日後,老母到壇,老母有命,讓祖師妹妹路姑(路中節),代理天命十二年,但各領袖依然各辦各事,並不跟從路姑,惟有師尊,遵從老母及祖師之命照辦。 是年,師尊前往濟南巿開荒傳道,成立第一間佛堂-東震壇,不久,再渡化了徐衡甫,齊鳴周,董玉泉等,是初期道務的主要幫辦者.很快,濟南的道務有了初步基礎.

 

民國十五年,師尊就在濟南舊東門里,租了一間大屋,成立濟南總壇-忠恕堂,由師尊親自主持.濟南的道務,就由此逐漸向外開展.

  

民國十九年,老母托夢給師尊云:快去接天命,師尊自思,自己何德何能,敢膺此命,當即再四懇辭,以讓賢路。詎料老母又托夢,不允所請,即派金公祖師,借小天才身體顯化,師尊被天才拉去見路姑,路姑說:你來做什麼?師尊不敢說要接天命,金公祖師能代回答,但金公祖師卻退竅了,師尊沒辦法,沒回答路姑便回去了。如是者金公祖師三次借竅,拉師尊見路姑後,便退竅了,到第四次,金公祖師又借竅,拉師尊去,路姑很生氣說:真不要臉,你又來了,你要什麼,要就給你。金公祖師這次沒退竅,並即命師尊:趕快跪下謝恩。師尊立即跪下,拜接天命,為十八代祖師。在觀音堂承接天命,暗轉道盤。

  

因天時緊急,路姑掌十二年道盤,以陰陽合曆,計算為六年,同年(民國十九年),師尊與師母,在八卦爐會中,奉皇母命,結為有名無實的夫婦,同拜領天命,同擔普渡三曹之責,辦理末後一着收圓大事,為後東方十八代祖,即白陽二祖。師尊師母成為夫婦,乃天作之合。師尊師母同領天命,象徵道降火宅,乾坤齊渡,父子夫婦兄弟同修,在家出家,不必捨家拋業,人人皆可得道成道.各領袖聽說師尊師母結為夫婦,大家很哄動,說:自古那有修道修成夫婦的.可是由祖師作主,老母有命,因為要重新另立道盤。

 

師尊師母同領天命後,歷盡艱辛苦勞,飽受毀謗,千魔萬考,從不視為畏途,並到處開荒,求道者不斷.此時,其他各領袖,有的歸天,也有辦不開的.後來,有些領袖,回頭拜師尊師母為一代祖師。由於師尊師母在濟寧一帶,受此大考,遂回到濟南,開闡道務.將原本的忠恕壇,改名為崇華堂,也稱為中樞壇.在一年內,又建立了金剛壇,敦化壇,離化壇,天一壇,明德堂等五大佛堂.

 

濟南的道務,有了基礎後,師尊開始向外地開荒傳道.初期是以東震壇,向山東益都煙台一帶開荒,以天一壇沿津浦線,隴海線向徐州,南京,開封,鄭州,西安等地開荒.以離化壇向雲南,貴州等地開荒,以金剛壇向江蘇,鎮江,丹陽等地開荒.師尊則前往天津開荒.

 

民國二十四年,師尊派濟南離化壇的主持徐衡甫與董玉泉,到青島巿開荒,董玉泉開設杏林堂大藥房,並兼營玉華報社,並在藥房樓上開設佛堂,是天道在青島宏道的開始,後來成為青島的總佛堂.至民國二十八年,續有董氏壇,高氏壇,東鎮公共佛堂,李氏壇,許氏壇,滄口壇等佛堂的成立.成全出來的點傳師有:董黎農,李性澄,于春汙,許鐵岩,張寰影,許書年,盛毓根,許益忠等人,均為師尊日後開創道場的重要助手.

 

天津道務,始於民國二十三年,劉向前首赴天津開荒渡眾,並請師尊親往點道傳法.師尊抵天津後,先在大經路三星客棧,點化老闆李允中,及伙計任希舜,由他渡一位于洪洲,梁耀先,薛洪等五人.嗣後,又點化潘金生等數十位.翌年,又度化張文運等大眾,並引度了道德武學社社長,孫錫堃及全體社員,成立道德壇,自此道務逐漸開展.開辦之初,師尊設公共佛堂於福慶里,繼設總壇於光華里,道親日增,不敷使用.

 

民國二十五年,成立天真總壇,有劉萬興的浩然壇,薛洪的普化壇,張五福的天祥壇,張武成的興毅壇,呂懷拯的慈航壇,王義的文化壇,孫蘭芳的禮化壇,于洪洲的乾元壇,梁耀元的三義壇,宮彭齡的明德壇,韓雨霖的同興壇等.其後天道發展,幾乎百分之八九十,皆由天津開出去. 

 


師尊於民國二十三年到天津開荒時,有位鸞生楊灌楚,能言善辯,師尊乃攜三才去道德學社,上壇時,蒙關聖帝君揚刀顯聖,度化成全楊灌楚,遂由孫錫堃率全體在場之社員,受師尊親點,並成立道德壇.孫錫堃以其在當地之身份.和豐富之人脈,渡化成全很多有緣眾生,不久即被師尊親命為天津第一點傳師,由他輾轉成全了劉夢梁,潘華齡,張五福,郭海潤,張武成,邱鴻儒,王義,鮑宏貞,霍永盛,孫克成,宮彭齡,宮彭年,曹聚豐,韓雨霖等多人為點傳師,對往後各地道務的開展,有很大的影嚮.

 

民國二十五年,師尊在南京被國民政府逮捕,大致的情形是:在民國二十五年秋天,南京政府下令調查山東「一心天道龍華聖教會」,馬思偉自稱馬皇帝,信他教的人均姓馬,身穿上左襟大衣,在山東維縣一帶活動.調查員到山東濟南,不知龍華聖教會在何處,有人叫他們去問張老師。調查員隨即到師尊佛堂處問:「你這裏有姓馬的嗎?」

師尊說:「有的。」調查員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師尊及齊鳴周點師、王星五及三才共五人,帶去南京查問,一問之下說:拉錯人啦。雖然知道拉錯人,但沒有放,並將師尊等五人囚禁.至民國二十六年春,被囚共三百天,才將師尊等釋放。

 

師尊五人回濟南後,仙佛到壇才說:老母以前有訓曰:金陵五老爐,至此才知道受鍛鍊。
師尊被囚時期,師母在天津濟南,各處奔波,勸全體弟子小心,不要妄動。可幸,從此以後,道務蒸蒸日上,師尊獲釋出來後,隨即由天津派張五福,楊灌楚及范太太等三人,到北京開辦道場.

 

民國二十六年,對日抗戰爆發後,北京道務在張五福的領導下,大為宏展,當時有信一壇,德一壇,純一壇三間佛壇,其中張五福的信一壇發展最快.到了民國二十八年一月,張五福在北新橋的財神廟內,設立總壇,並接師尊師母同來.師尊在這一年,正式任命張五福為道長,負責北京的總道務.並以師母坐鎮北京的道務,以劉師母坐鎮濟南的道務.

 

民國二十八年,是天道發展上的重要轉捩點,由於道務在華北地區大為宏展,師尊就在這一年,將道務發展的中樞,由天津移來北京.並特別在二月十九日到三月廿五日,奉老母命,首度在北京鼓樓大街,蔣家胡同五十號,開了一次順天大會,有三百二十人來自各地的前賢參加,為期一個月.這次大法會,又稱為爐會,由師尊親自主持,張五福,宮彭齡,劉新泉,齊慧貞等道長,負責具體工作.整個法會的進行,除了講解中庸,道德經,大
學,金剛經等基本經書外,很多時間,都是由仙佛借竅,直接來教化。

 

民國二十六年,老母亦在天津臨壇,命再立爐立會,鍛鍊有緣佛子,天津有純陽爐,入爐者有六十人,日期為十六天,紫陽爐有四十餘人,日期為九天,濟南理數道教會,一百五十人入爐,日期為十五天,還有鄭家口的爐會,有百餘人參加.為期十二天。所有受過鍛練的人,出班後,均有大愿,各處開荒闡道.

 

民國二十九年春季大典,師尊來到天津,住在霍永盛先生家,老母到壇,要立爐立會,鍛鍊人才。師尊再三懇求云:「孩兒擔不了這大責任,請免爐會。」老母指示:「好了,從此以後,天地為鼎爐,不再立爐會。」

 

爐會為天道場栽培人才的方式,採密集且有效的天人共辦法會.但由於會期長,容易引生問題,惹來一些風言風語,所以,到了民國二十九年,師尊得到皇母的允許,即下令停辦這類大法會.改為較短期法會,或研究班,懺悔班等.

 

天道的道務移來北京後,道務在師尊師母,及張五福的開辦下,快速宏展,至民國三十年,佛堂驟增,此時,輔助張道長之重要人物,計有陳明源,郭緒銘,陳恩善,郭樹榮等四位.至民國三十三年,鑑於佛堂眾多,為方便統轄,便分區管理.至民國三十八年,北京之道親己多達十九萬.

 

至於江南方面,則以上海為主要道務發展區,民國二十八年,由天津道德壇開,第一間佛堂設於海租界區梅克白路,名基礎佛堂,是由張漢章及馮月千兩位前輩主化.另有寶光,金光,浦光,紫光,亦在上海紛紛成立.後來,江蘇常州人,吳萼偉在基礎堂求道後,即將他在上海的印刷工廠,捐給道場用做文宣,經訓及社會文教的印發中心,後來吳萼偉回家鄉辦道,與四兄吳祖蔭,四嫂王彰德,積極參辦,開荒附近鄉鎮,道親逾十萬人,佛堂近七百間.整個江南,在基礎,寶光等前輩努力下,佛堂遍設.

 

 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四川的道親到北京迎接師尊師母到四川成都.十二月,師尊師母滿懷熱望,意欲攀登峨嵋山,採訪名勝,奈因魔障多,擾纏不去,日日不離身。至三十六年七月,盼望可達心願,詎料蛟龍起洪水,洶濤沖斷橋樑。斷決去路.八月初九,李錫棋為師尊師母預備房屋,屋外花園環境優雅,請師尊前去,至此師尊揮別峨嵋山,走近王家塘,這時師尊問:「這是什麼地方?」李錫棋回答:「這地是王家塘。」師尊一聽這地名,心中不太舒服,師尊走近門前花園,感嘆說:「福禍將至,必先知之。」忽見一顆畸型的怪果落地,師尊面色呈驚,暗地知不妙,師尊自占不祥,自此病勢日趨惡化,便囑咐大眾會晤於中秋。

 

師尊在八月十五日,設筵宴請諸賢及地方名士,餐畢,師尊訓曰:「今日會晤意義深長,昔日孔明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師尊如泣似訴,大家熱淚盈眶。師尊訓話完畢,還送大家出門,言說:「後會有期。」大家均猜想,為什麼師尊說這句話,至下午三時,師尊聖體甚感不適,前賢們便扶師尊入房靜息,時已日落西山,師母請訓,香煙靄靄,老母率群佛仙,及十大名醫,臨壇指示,諸大仙佛到壇,還說安慰大家的話,說師尊病體,因大家誠心所感,無關緊要,此時師尊還想起來接駕,前賢攔阻未接駕,待至玉管止乩,八點正(戌時),老母退壇後,再看師尊已殯天矣。

 

老母攜師返理天,師徒別離在中秋,師尊溘然歸天,噩耗傳來,三曹震驚,真是山川含淚,草木同悲。師尊享年五十有九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