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云: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足徵天地之源出乎道,未有天地,先有此道,史記云:天開于子會,而沒於戌會,地闢于丑會,而沒於酉會,

 

人生於寅會,而沒於申會,當寅會人之初生,性本善,由天生人也,其權在天,無道可言。道降中天,人生人也,其權在人。

 

伏羲氏首出,仰觀俯察,知天地之運行,劃先天八卦,以顯天地之蘊奧,此為大道降世之始也。

 

繼由軒轅氏創文字,建宮室,製衣裳,文化大備,此謂道之成也。嗣後堯舜,文武周公,接續道統,心法一脈相傳,謂之青陽應運,道之整也。

 

幽厲之世,五霸疊興,天子政令,不能行於天下,道轉紅陽,分為三教(即儒釋道也),此謂道之分也。

 

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闕里傳猶龍之嘆,西化胡王,函關現紫氣之瑞,關尹子強留老子作書,著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始祖也。

 

孔子周遊列國,教化萬方,刪詩訂禮,繼往開來,闡永久不變之真理,立萬世不易之定論,大道之精微奧玄,學庸敘述備至,成儒教之始祖。

 

孔子傳顏子曾子,曾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迨至炎宗,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究未繼續道統。

 

良以孟子時,道脈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宋朝儒士雖然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釋迦牟尼,渡大弟子迦葉,為佛教之始祖。道分三教,各傳一方,各留經典。

 

釋教單傳二十八代,至達摩尊者,梁武帝時,達摩西來,真機復還於中國,此為老水還潮也。自達摩入中國,真道仍一脈相傳,

 

達摩初祖、神光二祖、僧燦三祖、道信四祖、弘忍五祖,惠能六祖。至六祖衣缽不傳,有南頓北漸之稱,其實道歸儒家,

 

六祖渡白祖(白玉蟾) 、馬祖(馬端陽)二人,道傳火宅,是為七祖(雙命),羅(蔚群)八祖、黃(德輝)九祖、吳(紫祥)十祖、何(了苦)十一祖、

 

袁(退庵)十二祖、
徐(還無)楊(還虛)十三祖(雙命)、
姚(鶴天)十四祖、
王(覺一)十五祖,
劉(清虛)十六祖,
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

 

道轉白陽,彌勒應運,路祖為初祖,大開普渡,大闡玄機,弓長子系,為白陽二袓,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

 

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一人而化天下,為青陽劫,三代以後,道在師儒,三教繼續而出,各傳一方,為紅陽劫。

 

現值三期末會,世風頹壞,浩劫流行,大地無完土,道在黎庶,人人成道,個個成佛,為白陽劫,此大道之沿革也。

  

東方後第十四代祖「姚鶴天祖師」

  

‏姚鶴天十四祖,道號明池,山西太原府人,乃瑤池金母化身,生於清朝正月初五日子時(晚上11-1時),乃西乾堂弟子,出生積善修行之家,祖上七代持齋,樂善好施,有一夜,上帝報夢給姚鶴天云:明日某時,在大門外設供桌,排全供,對正南方,迎接天命。

 

翌日,是時,由正南方,來一位金神,站立供桌前,口中大喊三聲,快接天命,快接天命,快接天命,姚鶴天祖師擡頭,只見一位金色道人,左手執竹杆,上頂天,下着地,右手提着乾坤袋,姚鶴天祖師遂跪下,接受天命,金色道人忽然不見了.此刻,上帝已明交天命給姚鶴天祖師,成為東方後第十四代祖。

 

姚鶴天祖師於清朝同治年間,接掌祖位,嗣後四處開荒闡道。

 

姚鶴天祖師傳道數年,收下二位義女,名素陽,素玉.後來成為姚鶴天祖師的二位賢徒.姚鶴天祖師最後將天命,暗授予王覺一夫子,成為東方後第十五代祖,繼續執掌道脈。

 

姚鶴天祖師傳道統給王覺一祖師的經過王覺一祖師,乃山東青州益都縣城,東北八里,闕家庄人,約生於清朝道光元年(1821),係水精子化身,年幼孤苦伶仃,三歲時,父親離世,七歲時,母親亦去世,幸蒙族中的叔叔收留,十三歲時,替劉府牧牛,二十七歲時,得到雲南洱東的劉萬春之引進,知道山西有道,於是打聽往山西之路徑,一心要去求道,怎奈無有川資,王覺一祖師遂向親友鄉鄰,籌得八十文,即奔到山西太原府,見了十四代祖姚鶴天,恰巧姚鶴天祖師,夢見東魯來了一佛子,相貌與王覺一一樣,心想,莫非就是此人,於是姚鶴天祖師細問王覺一之根由,知道王覺一祖師並未讀過書,又生在寒苦之家,心中甚是猶豫,這人是否真的是道統繼承人.當夜,上天托夢指示,道統非授給此人不可。

因此,翌日,姚鶴天祖師將道統,傳授予王覺一祖師執掌,成為東方後第十五代祖。

 

姚鶴天祖師的得道過程,要追溯十二代祖袁退庵祖師的時候。

 

清朝道光三年(1823),袁十二祖自雲南開闡道務至四川,在成都設立西乾堂,以此地為中心點,積極向各地開展道務。此後,人才輩出,尹正、黃謙、楊守一(十五祖)、劉曰湖,及方運泓等,續將道務在四川弘闡;陳玉賢、安依成、宋土道等,亦在湖南湖北兩省開闡道務;貴州省和雲南省的道務,在嘉慶年間,已有楊二姑、夏致溫之經營,續有冰清等之調度;三江(江蘇、安徽)則有李六合之籌辦;福建則屬李道生等闡道。以上各位前賢,均為當時弘道之俊彥,先天大道,隨各前賢之足跡所至,加上苦心經營,漸漸風行至大江南北。

 

道光六年(1826)正月二十七日,楊還無與徐還虛,同時受命為十三代祖,其後開闡道務於成都府一帶。由楊守一(楊還虛)執掌外盤,而徐吉南(徐還無)則執掌內盤,至道光八年(1828)楊守一、徐吉南十三祖,因屢受風考.相繼頂劫,了道歸西,徐楊十三祖,由承接道統至了道歸空,期間只有兩年時間.徐楊十三祖歸空後,天命實暗傳於姚鶴天祖師。其時,魔子興行,爭奪天盤。

 

徐楊十三祖歸空後,袁退庵十二祖便要復出,視察道場事務,惟以年紀老邁,難於任事,故將道務,交付給地任陳彬代理.三年後,弟子陳彬亦遭風考,被判充軍,袁十二祖無奈之下,復出掌盤,被稱為退安老人。

 

道光十四年(1834),袁十二祖歸西,道務續由五行掌道。
 

何謂五行?
五行即是

火精祖-陳玉賢 

木成祖-安依成 

土道祖-宋土道   
水法祖-彭德源 

金秘祖-林芳華

 

道光二十三年,歲次癸卯(1843),先天道場,遭受大風考,是時河圖出現,上天慈命,設立沙盤。五行十地,憑乩取全。

 

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歲次乙己,天開考選,諸佛驚異,無有根基者,皆被考退。

 

火行陳玉賢、木行安依成、土行宋土道,相繼在湖北漢陽,捨身了道,道場岌岌可危。在此風雨飄搖之際,幸賴十地彭德源(道號依法),臨危受命,晉任水行,出掌道盤。火木土三祖歸空,金祖水祖同辦普度良緣.彭水祖掌道後,重建道場,制定條規,嚴立佛綱. 數年之後,頹廢之道場,乃再度復甦。

 

清朝咸豐八年(1858)十二月,彭水祖歸西,金秘祖林芳華接續掌道。火木土三祖歸空,十地(彭水祖)敗焉.幸有金秘祖,才高心細,仗義輸財,以普渡為心,以收圓為念,將先天道場,大大宏闡,道務蓬勃景象再現。

同治四年(1865),諸葛亮之碑文
現於四川,灶君判出,件件明言,
老母傳命,呂祖承擔,牡丹現瑞,
榜掛西山,五行另取,圓明當先,
木公掌道,要辦收圓,諸事從徐,
乾坤各辦,拔取賢才,銀錢看穿.

 

同治九年(1870),歲次庚午,金秘祖林芳華已拔取所有賢良,但知時未至,不能收圓,其間,老母傳令,收圓暫停,太和堂改為西華堂,隱於龍陽,等候古佛出世人間,以玄關 真經 合同為憑証.

 

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金秘祖在漢陽湖北佛堂歸空,天命道統暗託予素玉、素陽暫掌,執掌天盤五年.金秘祖林芳華歸空後,道統天盤混亂,素玉、素陽曉諭西乾堂弟子,嗣後「稱師不稱祖」,自此,西乾道脈移轉。良以道光八年

 

(1828)期間,徐楊十三祖歸空後,老母已暗中將十四代祖位,秘密授予山西之姚鶴天接掌,至同治十三年(1874)姚十四祖始歸空。姚鶴天祖師歸空後,道統天盤,自此更為混亂。

 

北海老人王覺一十五祖所著之歷年易理中有述
咸豐八年,水祖歸西,金祖接緒,三十六女花童,不離眼前.老金公,他本是,王母降生,祖數足,心得是,該他亂盤,若不亂,待怎麼,西乾道斷.若不亂,待怎麼,東震掌盤.若不亂,待怎麼,天機應驗.若不亂,待怎麼,聖出人間.若不亂,待怎麼,聖號改換.若不亂,待怎麼,老母臨凡.這其中,天機事,人不易見,自西川,開普渡,開荒下種.現皮毛,舖錦繡,一竅玄關.河圖出,金公歸,剝卦數陷.自癸卯,至癸酉,三十年完.

 

素玉素陽掌五年,坤卦數滿.至丁丑,陰數足,陽復轉盤.先西乾,後東震,出細收圓.
 

五行祖師簡介
<火精祖> 

陳玉賢-道號依精,又號火精,四川成都府新都縣人,嘉慶初年二月二十七日降生,係先天五老赤精古佛化身,親承袁十二祖心傳,掌五行火部之盤,辦理普渡,擔九九浩劫,不辭勞苦,忍辱負重,道光十七年(1837)葛依玄亂道,出掌道盤。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在火精祖在湖北遭風考,兩年後,道光二十五年(1845)九月初八日歸西。

 

<木成祖> 

安依成-湖南長沙府譚州城人,嘉慶初年降生,係先天五老木公古佛化身,親承袁十二祖心傳,掌五行木部之盤,袁祖歸後,輔助火精祖陳玉賢,幫辦普渡,拋利棄名,不懼生死,道光二十五年(1845)三月十五日遭風考,收入禁中,至十一月初二日了道歸西。

 

<土道祖> 

宋土道-又號依道,湖南長沙府寧鄉縣人,嘉慶初年降生,係先天五老黃老古佛化身,親承袁十二祖心傳,受命五行土部之盤,袁十二祖歸空後,輔助火精祖陳玉賢辦道,拋家捐資,不辭勞苦,制定道場章程,努力不懈,道光二十五(1845)三月十五日遭風考,十一月初二日歸西。

 

道光二十五年,在一年內,三位祖師(火精祖陳玉賢,木成祖安依成,土道祖宋土道)相繼頂劫了道歸空.

 

<水法祖> 

彭德源-字超凡、道號依法,又號浩然、滄州子、儒童老人、素一老人、水一老人,廣野老人,湖北沔陽州人,嘉慶初年十二月八日降生,係先天五老水精古佛化身,袁十二祖時任水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風考迭起,道場瀕臨瓦解,奉袁十二祖乩諭,晉陞水行,臨危受命,繼火行陳玉賢,重建先天道場,嚴立佛規,著有破迷宗旨、破迷宗旨篇、八字覺源、歷年書帖、六字催文、三元條規、四大條規、十六條規、天恩調規、證恩調規、佛堂執事調規、十六年詞章、功過格、慶祝表文、科儀雜表、鐘鼓表文等,普傳天下,大展宗風。咸豐八年(1858)十二月初一日歸西。

 

<金秘祖>

林芳華-道號依秘,又號全元、玉山、崑圃,一謂其本性藺,避風考始改林姓,係四川隆昌縣人,祖籍江西贛州府龍南縣,嘉慶九年(1804)六月二十五日降生,係先天五老金母化身,袁十二祖時任金行。

 

咸豐八年(1858),彭水祖歸西,續掌道盤,任內選賢任能,仗義輸財,開荒外國,以普渡收圓為務,著有太和堂書帖(含歷年書帖、調賢佳音、惺人助道月調、金石箴囑、玉山講論)、科儀雜表(續),頒訂荐恩八則,及喫緊銘箴,以作闡道準繩。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初十日歸西於漢口,歸葬隆昌。

 

姚鶴天十四祖於同治十三年(1874)歸空,而王覺一祖師於1877年掌道,王覺一祖師闡道之年表如下: 

光緒三年(1877)丁丑-先是無極老母,在東震堂設立乩盤,施丹方活人濟世,到後來才講大道普渡有緣,再要王祖立誓,授與祖位,委之於普渡重任。並命之至罡門與淳風門,先學習河圖洛書卦象,再開荒傳道。本年,其闡道範圍不出山東境內。

 

光緒四年(1878)戊寅-離山東,開道二南三江(江蘇、安徽)。

 

光緒五年(1879)己卯-續開道中州(河南),在風后山訂定章程。

 

光緒六年(1880)庚辰-由揚州(江都)坐火輪轉上海。

 

光緒七年(1881)辛已-七月北上燕京(北平)在三清宮一帶度化二十八星宿氣天仙及城隍、社令,開洪鐘法會,度化十殿閻君,及各地賢良,此時文官武將,求道者頗多,旋刻印三易探源。

 

光緒九年(1883)癸未-在漢口遭風考,隱遁荊門州(湖北.荊門縣),至八月罹重病,避居燕京(北平),旋遷天津楊柳青鎮。

 

光緒十年(1884)甲申-三月間歸空於楊柳青鎮。

 

王祖掌道八年間,盡心竭力,不停的為道奔波,其足跡遍及南北十餘省。其間並致力於著述,以宏揚天道,所著有:大學解、中庸解、三易探源、王性釋疑、一貫探源(以上五書為祖之著作精華,光緒二十一年竹坡居士將之合併,易名理數合解,並加理數合解序及學庸序二篇)、談真錄、祖師四十八訓及歷年易理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