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迷覺路-果位章 (上)

 

果位: 修行者證悟真理成為聖、仙、佛。

 

(課文):  
樹有果實,人有果位,事所必至,理有固然。 但樹得其長,則結美實,人得其修, 則得正位。 何謂美實正位? 樹實不失其本質,則為美實;人得其修,人位不失其本體,則為正位。

 

(課文):  
如樹不得其長,則實不美,亦或不結實;人不得其修,則位必不正,亦或不得其位。

 

(課文):
儒家得修,則為聖賢; 道家得修,則為天仙;釋家得修,則為如來佛。  聖賢仙佛, 即為人之正果位,孟子之所謂天爵是也。  儒家所講為入世法,偏重入世為人,死後如何則不論。 《論語》云: 「未知生,焉知死?」 又云: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課文):
道家所講為出世法,偏重出世歸根,世間萬事萬物,一若虛無。《道德經》云:「夫物芸芸,將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又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課文):
釋家所講亦為出世法,偏重空相見佛。世間生滅諸相,均須滅度之。 

 

(課文):
樹有果實,人有果位,事所必至,理有固然。 

 

(課文):
但樹得其長,則結美實,人得其修, 則得正位。

  

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故孟子云: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課文):
何謂美實、正位?樹實不失其本質,則為美實;人得其修,人位不失其本體, 則為正位。

 

(課文):
如樹不得其長,則實不美,亦或不結實。

 

(課文):
人不得其修,則位必不正,亦或不得其位。 

 

(課文):
儒家得修, 則為聖賢;
道家得修, 則為天仙; 
釋家得修, 則為如來佛。

 

 

儒教以「存心養性,執中貫一」立教,「忠恕」二字而化人;
釋教以「明心見性,萬法歸一」立教,「慈悲」二字而化人; 
道教以「修心煉性,抱元守一」立教,「感應」二字而化人。
 

 

《孟子盡心章上》

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 ,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陸象山:『蓋心, 一心也,理,一理也;至當歸一,精義無二。此心此理, 實不容有二,故夫子曰: 吾道一以貫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

 

(課文):
聖賢仙佛, 即為人之正果位,孟子之所謂天爵是也。

  

孟子在告子上十三章: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語云: 人爵那有天爵貴,

      功名焉有道名高。

 

(課文):
儒家所講為入世法,偏重入世為人,死後如何則不論。

 

(課文):
《論語》

云:「未知生,焉知死?」

又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課文):
道家所講為出世法,偏重出世歸根,世間萬事萬物,一若虛無。

 

課文:
《道德經》云:「夫物芸芸,將
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

 

(課文):
又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課文):
釋家所講亦為出世法,偏重空相見佛。

 

(課文):
世間生滅諸相,均須滅度之。  
 

 

詩云:貪戀聲色失覺路   難免沉淪困本真
      寄塵有性當知本  處世無為但率真

 

皇母慈悲: 懸崖勒馬勉黎民  早日回頭脫俗塵
          浩劫千端求賜福  無常一到怨何人
          修身修德修功果  成道成仙成聖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