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課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上-中等以上智慧才學的人,
語-講說也,告知也,告訴之意,
語上-可告知較高深的道義、學問、
     (中等智慧以上的人,可以告知較高深入的道義、學問)

 

中人以下-中等智慧才學以下的人
         (中等智慧以下的人,不要告知較高深入的道義)

 

皇邢二疏:先概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合為九品,

 

子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

 

道德經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張敬夫云:聖人之道,精粗雖無二致,

          但其施教、必因材而篤焉。

 

有云:用愛渡人,日久必成。

 

 

<法華經>~

佛云:初說三乘導眾生,

      後以大乘渡脫之。

 

(課文)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山東兗州府人。

     子遲天資不算聰敏,但勤學,好問。

 

知-智慧,
務-事情,事務,
民-人,人民,
   左傳云:民、神之主也
義-合理合仁義之事,

 

 

<禮記>‧

禮運篇云:
人倫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

          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

 

詩經云:永言配天,自求多福。

 

文昌帝君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論語>~

里仁篇: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課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智慧也,
樂-樂(走聲)心所喜好之意

 

朱熹夫子云: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

            有似於水,故樂水。

 

朱熹夫子云: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

            有似於山,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道德經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有云:山之堅固有如如不動的本性,
      心如山之堅定不移常存本心。

 

仙佛慈悲:修道人有山的定力,就是仙,
          到最後沒有了凡心那是佛。

 

水好動代表知慧,其德性,不,不住,不染。
山好靜代表仁厚、其德性,好靜,安住,無求。

 

知者樂,仁者壽。
知者能明辨是非,分別真假,對成敗得失看得破,自然無憂,故智樂。

 

知者樂,仁者壽。
仁者不憂,樂天知命,終日心理安然,六脈和平,故仁者壽。

包大人云:性靜者多壽考。

 

(課文)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六祖慈悲: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要改變自己,先要自主,管自己,
若要糾正人,先糾正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