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來果無趣  莫如趁早修性王
 

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


院長大人慈悲云:行功之德要在色身存在的時候,色身乃是行功立德

                的本錢,故無此人身要行功立德也就難了,更應利

                用此健全人身加緊修行。

詩曰: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前世種來因; 

      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今生既然求得天道,假使不能認理實修,改毛病,去脾氣,遵遁天道,降伏識神,遵三網,守五常,行功渡眾濟世,要等待何生呢?



常言道:人生如夢,往事如煙,果然不錯。
 

師母大人慈悲云:各人都有執性,都有氣品。
                修道要改變氣品,不使這氣品來 紛擾影響。



求道四難:人身難得
          中華難生
          三期難遇
          真道難逢



佛云:有緣遇著佛出世,

      無緣遇著佛涅槃



三期末劫,師尊師母,擔普渡收圓大任。聖賢仙佛也倒裝下世相助,我們深受師母所澤,更應義不容辭,負起大責任,把天職共創大同世界。

 
修道是向內修持,以求自性安祥,行道是推行自性安祥之成果,修行是要己達達人。
 

由修身,我們可以立身行道,行功培德,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立大孝,留芳千古,不會空活一世。
 

修道離不開內聖外王
所謂內聖,是定靜工夫,所謂外王,是行善的舉動

 
定靜的工夫
1.心定無慾可容理,清靜無為能應物。

2.無定智則不能悟道,無定心則不能辦道,無定力則不能守道,無定

  性則不能成道。

3.慾是害身之禍根,損性之斧頭。

 

太上清靜經云: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故:人慾淨盡,天理流行
 

何謂清?何謂靜?
清 ﹣洗心滌慮是清,無脾氣毛病是清。
     頭腦靈敏是清,心無掛慮是清。



靜 ﹣放得下是靜,置是非,毀譽於度外是靜,撇開家累是靜,不

     著萬物是靜,不生煩腦是靜,心無貪念妄想是靜



行善之道:外王工夫是行善
          樂莫樂於為善,

          吉莫吉於知足。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小善小惡眼前有報應,

大善大惡未來有報應。

人而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
人而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矣。



太上老君曰: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所謂善人,天道佑之,
人皆敬之,福祿隨之,
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所作必成,是善人的福報。



修行行善要積善累德,孝悌忠信,正己成人,憫人之凶,濟人之急,樂人之善,聖賢仙佛也是救人之危 見義勇為,慈悲喜捨


財施,法施,無畏施,是慈悲喜捨,要學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佈施救濟眾生



釋迦古佛云:金銀財寶是在世搶得走,去世帶不走,智慧是在世搶不去,去世帶得走,唯有積福是在世搶不去, 去世帶得走。
  

故富能施是福,貧能施是貴,儉能施是仁,百行孝為先,積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用,積德於子孫,子孫受益無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