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問篇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 夫我則不暇!

子貢夫子—複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子貢夫子—利口巧辭,善於雄辯,

          且有才幹,辦事通達

方人—議論比較人之長短

賢—賢德

賜也賢乎哉—賜啊!(你自己可以算是有賢德的人了嗎?)

夫—要是

暇—閒暇、空閒

 

不控制自己、隨心所欲隨口說

 

柏拉圖云:

聰明人說話、是因為有話要說,

愚蠢的人,則是因為想說就說。

 

為舒緩氣紛、找話題說

 

心中有不滿、泄心之忿,翻舊帳說

心神常冒外、心思紊亂,喜歡說話

表現我能力,優勝他人,表現自己而說

猜疑誤會說,未證實、不正確、誤解說

 

關聖帝君慈訓:

終日不見己過 絕聖賢之路,

終日喜談人非 傷天地之和。

 

觀音菩薩慈悲:

修道人應要了解,道成於自我省察。

修道人於修道時,應隨時注意自己的內心,不使有貪欲心產生,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言行,不使遠離大道。

 

眾生若有心修習大道,首應先堅定心志,時時省察,並且要能出之至誠,若發現所行不當即應立即改過,千萬不可自我寬恕,藉口拖延,為此捫心自欺,積惡不改,久而久之就會集成大惡,而遠離道業,淪入萬劫不復之境了。

 

(一) 常自見己過檢討自己

     六祖云: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有云:閒時勿將心外放,

           時時檢點己心田

 

(二) 學之至要勿浪費時間,

     活佛恩師慈悲:徒兒原是理天清淨佛祖,

                   紅塵迷昧失卻先天面目。

 

     有云:人生無常,莫在舌尖纏是非。

 

(三) 緊守口德免傷人害己

     說善言,如口生蓮花處處香。

     說惡語,如口出毒蛇人人怕。

 

     論語子路篇: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四) 找自己的毛病來修正

     活佛師尊云:

     道跟道場是不一樣的,道場或許會有某些人事上的缺點,紛爭、不

     圓滿、但道本身沒有。

 

     淨心不妄動心性相依、

 

     濟公活佛老師慈訓:

     忘字會嗎?忘乃、亡心,亡了人心、亡了私心、亡了邪心、亡了妄

     心、亡了不平心、亡了嗔恨心,即是「忘」。忘了人家對你的不好

     與不是,忘記人家對自己的不好與挑剔,

 

    濟公活佛老師慈訓:

    所以這一念覺升即天堂了,一念執即化地獄。其實徒兒們每天都在天

    堂與地獄之間穿梭來回著,是不是呢?所以徒兒們要:動心不要離性

    ,心性兩相依,就合道知曉嗎?

 

    別人私隱事、禁口說。

    傷害人之話、切勿說。

    能力不及者、勉勵說。

    講是說非的、轉話說。

    當人困難時、關心說。

    欠缺話題時、不用說 。

 

    訓文曰:

    菩提本清靜,起心即波濤,

    常自觀己過;即無是非造,

    迷人之修道,沽名圖外表,

    雖言是修道,心中邪惡繞,

    心相轉命運,如何逃業報。

 

    耳聽善音、守耳如牆,

    口結善緣、守口如瓶

    心存正念、守心如玉

 

    六祖云: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