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 - 保護,保障,免受傷害!

自己 - 我,我的一切,身體,財產!靈性,佛性!

 

為何要保護自己

(一)人身難得

      提謂經:

      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

      中有旋風猛風,吹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於是

 

      佛經:得人身如爪上泥,

            失人身如大地土

 

      人身難得,生命易逝,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

      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身?

 

      六道中,其他五道,皆難修證。譬如天道,執著樂境,每忽解脫,

      不思修行

 

      阿修羅道,則宿習多瞋,與道相背,不肯修行

      餓鬼道,則饑火中燒,呼號求食,猶恐不及,不得修行

      畜生道,愚癡昏昧,但知食睡,不識修行

      地獄道,眾苦交煎,受罪無間,更是不能修行

      唯有人道,雖亦有苦,而道轉親切,易啟覺悟;且尚存小安,得獲

      修道,而至證果。

 

      古德曰:

      整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為能耳。然欲得人身,卻非易事。

      如昔舍利弗,祇園中所見蟻子,已歷七佛,至今九十一劫,仍受蟻

      身,不得解脫。故經云: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思之可畏!

 

      過份保護自己的壞處

      六祖慈悲: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聖人 ~ 聞過則喜:

      孟子曰:子路,人告以有過則喜。

 

      論語.學而篇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行孝道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

      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三)能夠保護自己免墮惡道

      學道還沒教化人,自己就先起煩惱,得保護自己

      無量壽經: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為何要保護自己

(一)人身難得

(二)行孝道

(三)免墮惡道

  真道理要放在心上,才能保護自己善根不失。

  每一個人都有可貴的佛性,怎能不妥善保護自己呢!

 

如何做到保護自己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老子云:

吾患此生,吾愛此身。患此身者,色身有六賊,即眼耳鼻舌身意。如財色誘於外,情識開於內,內外交感,為善之心,不能自主,為惡之心,不能自遏,造成無底地獄,此身實堪患矣。人為萬物之靈,性藉此身以存,身藉此性以生,藉此身以超此性,苟無此身,此性何以超之。

 

何謂貪:

貪心、貪婪、貪圖富貴及貪生怕死

 

真正的放手,不是放下別人,而是放下自己,人心之煩,煩在計較,人心之苦,苦在執著,人心之難,難在放下!

當你真正決定放下時,你不會失去什麼,唯一會失去的就是自己以前交放不下的煩惱!

 

佛說八大人覺經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何謂嗔 指:貪不到、求不得、丟不掉、擺不脫,便生瞋;或者已貪得卻又失掉了也會起瞋。凡是不如意、不稱心、不滿意的皆會引生瞋心

 

我們都是紅塵中的過客,人生赤條條的來,百年又能帶走什麼呢?所以沒必要凡事都要斤斤計較!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何謂癡。指:不明因果,不識因緣。為求私心的滿足,希望不合理的事情成為事實,就是違背因果;如果不種善因而盼得善果,或種了惡因而欲拒絕惡果等,就是不明因果。痴心妄想

 

八大人覺經說:

第一覺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持戒,禪定,智慧!三無漏學

 

楞嚴經: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一) 持戒,什麼叫持戒 戒是佛弟子的行動規範和守則。當佛將滅度

              時,告訴弟子們:「尸波羅戒是汝大師,依之修行,能

              得出世甚深智慧。」梵語「尸羅」,譯為「戒」,也譯

              為「清涼」,能焚燒學人的煩惱而得清涼。

 

       戒有防非止惡的功能,嚴防身、口、意三業,不做一切非法的、

       不合理的、足以使身心染污的事情。如果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合

       乎戒的規律,自然能促使身心安定,品行純潔,達到清淨無染的

       境界。法句經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持戒

       佛遺教經:

       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

       處。

 

       關法律主慈悲:

       戒律森嚴不留情  佛規禮節當參明 

       內外檢點行素位  清靜壇地勿喧聲。

 

       恩師慈悲:

       「離婁之明,輸子之巧,要以規矩成方圓;良玉寶劍,雖有美質

       ,終假砥礪之功,方成其器;君子賢人,雖有美德,終假師匠規

       矩,其業方成,學道修道亦如是也。」所以話無規矩不能成方圓

       !

 

       恩師慈悲:

       「佛規約束之行為,遵者身心得安全。」所以佛規是修道人的戒

       律,如不守戒律,即如車無軌,船無槳,行駛必定危險,天律森

       嚴,修道人身口意念,均要戒慎,勿可疏忽,否則犯了佛規,就

       是失了準繩,如此又怎能脫得輪迴生死。

 

       院長大人慈悲:

       今之修道,與古不同,不必捨家拋棄,離妻別子,在家即是出家

       ,得道即可修成,無分士農工商,男女老幼,貧窮富貴,皆不誤

       其工業,修行之法,簡而且易,遵儒教禮義,釋教規戒,道教功

       夫,三教之法,合為一體,躬行實踐,不假虛偽,人人可成。

 

       院長大人再慈悲:

       欲成仙佛,當然須守佛規。

       佛規者,成佛之範圍也,苟超越此範圍而不用,則無仙佛之可言

 

(二) 什麼叫定!禪定,梵語叫三昧,或稱 禪那、禪定。禪那譯為靜

       慮

       禪定

       六祖慈悲: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善知識,何名禪定:各位善知識,什麼叫禪定?

       外離相為禪:對外離一切諸相,不執著一切相,就是禪。

       內不亂為定:心裏不亂打妄想,不起雜念,就是定。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

       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本性自淨自定

 

       遺教經說:

       若攝心者,心則在定,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當勤精進

       ,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散,譬如 惜水之家,善治堤塘。

       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

 

       法華經安樂行品說:

       在於閑處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觀一切法,皆無所有

       ,猶如虛空,無有堅固,不生不出,不動不退,常住一相。

 

       古德說:一念相應則一念是佛,念念相應則念念是佛。

 

(三) 什麼叫慧!智慧,梵語叫般若,譯為智慧,智慧是從寂定的性體

       上所起的慧照妙用,有照了一切事事物物的功能。

       聞思修三慧!

       智慧

       聞,指聽聞教法;思,指思惟義理;修,指修行!

       而聞慧、思慧、修慧等三慧,即為經由聞、思、修而成之智慧。

       此三慧乃佛法修行之次第,聞慧者,聞他人說教法而得之智慧;

       思慧者,自我思惟而得之智慧;修慧者,實地修行而得之智慧。

 

       戒定慧三學,所說雖有先後,在具體實踐中,卻是不可分割的整

       體,三者是相輔相成。戒定是以慧為先導,定慧是以戒為基礎;

       戒慧是以定為依止。說戒則定慧在其中;說定則戒慧在其中;說

       慧則戒定在其中,舉一即三,圓融無礙。凡夫 心亂慧淺,正像風

       中油燈,燈光搖晃不定。如果加上玻璃罩子(戒),就能光定(

       定)明生(慧)。又像滅除寇盜,先檢查嚴防(戒),盜來捉住

       ,縛使不動(定),然後依法殺之(慧)。所謂殺之,是以智慧

       照見諸法本空,煩惱習氣便化於無形了。

 

       佛遺教經:

       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堅牢船也;也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

       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

 

       華嚴經說:

       善觀諸法,慧根增長。勇猛精進,摧伏四魔。無量智慧,威光熾

       盛。

 

保護自己最皆方法就是

勤修  戒  定  慧

息滅  貪  瞋  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