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驗、考試、考煉
煉—磨煉、鍛煉、修煉
 
凡情順行,真道逆行,順行成鬼,逆行成佛,古云:修道如同上高杆,下來容易上去難。活佛云:大法大隱有大顯,真道真考見真心,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道家講文烹武煉,儒家講切磋琢磨,
 
佛家講掃三心飛四相,考者考驗其志而已,孔子厄於陳蔡曰:不登高山,不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不知沉溺之患,不臨大海,不知風波之患,『芝蘭生於幽林,不因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困窮而改節!』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考者上天之成全也,道緣深厚之人,上天考之,茍非其人,豈皆能成天之考耶。 
 
《三字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詩經》: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三心乃過去、現在、未來的三種心
四相者:
(一)凡為自己衣食計,及兒女子孫計,終日盈盈,逐於名利,逐浪忘
      返,縛而不解者,謂之我相。
(二)見人勢力,攀望不已;見人萎弱,厭惡不已。嫉人之長,吝人之
      求,謂之人相。
(三)色、受、想、行,希望茍求,言正行邪,口善心惡,謂之眾生相。
(四)跪禱拜祈,而求現在福報。
      燒符煉丹,冀望長生不老,謂之壽者相。
 
考有六種──
  煎、熬:煉心,用溫火。
  燜、燉:煉身,用小火。
  煮、烤:煉性,用大火。
 
活佛恩師說:
修辦道的六種考驗,不管我們遇到哪一種,都要過關。
 
考煉的真意
(一) 分真偽
(二) 消寃孽
(三) 化禀性
(四) 定品位  
 
怎樣應考:達摩四行觀
(一) 報冤行
     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
     ,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
     殃,惡業果熟,
 
     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
     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二) 隨緣行
     云何隨緣行?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
     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
     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
 
(三) 無所求行
     云何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
     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
     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
     捨諸有,止想無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
     道行,故言無所求行
 
(四) 稱法行
     云何稱法行?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
     此無彼。經曰: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
     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
 
     法體無慳,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吝惜,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
     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
     之道。檀施既爾,餘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
     為稱法行。
 
偈曰:真道真考古難移。
      有情無情試根基。
      美玉經琢方成器。
      堅志才能步雲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