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帝君訓- 義
義- 義者宜也,謂事之宜也,亦即不可苟取捨,能繼時宜之謂也,理之合
    宜而當行。
 
義- 見義勇為 成仁取義 菩提可證見義勇為-見到合理正理的事,當仁
    不讓,勇於行義
 
成仁取義- 仁為內聖之功夫,發於內心,是由義而行之,故仁義序異而
          同,相輔相成。仁是愛人,義是正我,此為內心之分,明曉內
          外有序而不紊,則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合乎仁義之道矣
          。
 
菩提可證- 能見義勇為,成仁取義,可以成佛
 
義有何好處?
一、良心安樂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
            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為
            偷生。
    帝君曰: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於心
            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
 
義有何好處?
一、良心安樂
二、得人敬重
    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何行義?
一、依道而行
    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呂祖慈悲註解:所謂道者,即性中所具五常之德也。身離五常之德,
                  則心性相悖,心與性悖,則蔽其真矣;是以不可須臾
                  離也。離五德則無道,無道即無倫常,
 
    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呂祖慈悲註解:無倫常者,人道尚不能容,況天道益深嚴乎!是以覺
                  性、率性為人生當前惟一要務,不宜忽作忽輟,以自
                  甘墮落也。
 
    中庸:故君子居易(亦)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
          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烏)乎成
          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敵)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正之義- 行事可坦然面對蒼天,上不愧於天,下不愧於地,正正當當
            ,合情合理,謂之正之義。
 
    邪義者- 曲解歪扭義之正理,造成行事偏差,甚至步入不可收拾的地
            步,不知錯在哪裡? 此等謂之邪義。
 
    師尊慈悲:
    屠殺他身,甘肥自己,便是不仁。 
    離他眷屬,筵我親朋,便是不義。
 
二、盡心為道
    老師:愿不滅謂之忠,對道要盡忠,對人要盡義。
    小我者- 捨棄精神、時間與家人相聚,包括捨脾氣、計較、執著等等
            。
    大我者- 為公忘私,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
 
    皇19訓文:
    行為中道理無偏
    處事研幾遵道前
    義氣節操莫少愧
    浮名私利等雲煙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