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問篇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
,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子曰:「其言之不怍(昨),則為之也難!」
怍- 慙也。
論語雜解疏義:人內心虛詐者,外言貌必慙,若內有其實,則其外貌無慙,時多虛妄,無慙怍也。
 
朱熹云: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而不自度(鐸)其能否矣。欲踐其言,豈不難哉?
大言不慚- 說話誇大不實或說謊而不覺羞愧。
度-考量
 
子曰:「其言之不怍(昨),則為之也難!」
章旨:孔聖人教導,為人要信實,言行相顧。
 
信實的重要
一、民無信不立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危),
          小車無軏(月),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夫信字從人從言,謂人之出言必須真實,不可稍有虛偽也。虛偽者,
    言不顧行,行不顧言,親友不相倚託。鄰里不相敬恭,虛言詐語,無
    人聽從。何者。蓋一次失信,則啟人疑。
 
    二次失信,則惹人恨。恨則眾叛親離,人皆不與交接,是乃自賤自棄
    ,而不自居以人類也,不亦大可惜哉。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二、可建立良好的人倫關係
    傅子曰:
    君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其君;
    父以信誨其子,則子以信孝其父;
    夫以信先其婦,則婦以信順其夫。
    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應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三、言行不相顧,害人害己
    前賢云:言行相顧為進德修業者的信條之一,亦是達乎君子必經之階
            。誇言求虛譽,萬言無一行之踐,不但有損人格,恐有害道
            塲風氣,故當戒之。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怎樣可成為言行相顧之人
一、慎言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孕)。」
    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
    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訒- 言詞遲緩,謹慎
           
二、發三心
    1. 發羞恥心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顧炎武先生析譯孟子之語,孟子說:
       人不可以沒有羞恥心(當明確堅定認知是非善惡)。
       能將無恥(指知榮而不為或知辱而為之)
       視為可恥的事,則終身必能遠離恥辱。
 
       可成為言行相顧之人
    2. 發戒懼心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
         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
         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
         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
         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
         ,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
         ,小則奪算。
 
 
    3. 發勇猛心
       古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子曰: 過則勿憚改。
             有過速改,不因循苟且。
 
三、從心上改過
    人們所犯下的過失,都是從心裡造作出來,故要常反觀自照,將心中
    浮現之巧詐心,浮誇心,隨便心,虛榮心,討好心,偽善心,自私心
    ,無自重心….等。從心上覺悟,知錯,改過。
 
    若為人處世,能說話謹慎,務實,自量,言行相顧,則守信為之不難
    也。
 
    有云:信統四端,而兼萬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