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進德修業的人

五美德:溫、良、恭、儉、讓

恭:恭敬,在貌為恭、在心為敬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孟子曰:「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禮也。」

 

《論語集注》:「恭見於外,敬主乎中。 」

 

恭的好處:

1. 恭則不侮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

         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

                     ,何以別乎?」

 

2. 恭則人敬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

             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

             ,人恆敬之。」

 

   《說苑 : 敬慎》

   顏回將西游,問於孔子曰:

   「何以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為身。恭則免於眾,敬則

     人愛之,忠則人與之,信則人恃之。人所愛,人所與,人所恃,必

     免於患矣。可以臨國家,何況於身乎!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

             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如何行持恭敬

1.端正自己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佛說仁義禮智信》:

  敬者,莊重之謂也。莊重立心敬,發於中心之敬,是則心敬莊重,修身

  正己,行道則正。又敬者,恭之謂也。敬之為恭者,恭謹敬心,以達君

  子之誠敬,士志於仕,受之於祿,勞而無怨,勤而無恨,存心以敬,發

  之心,而恭敬其貌,必見之於外,內外一誠,以盡斯禮,敬之至矣。敬

  者,誠篤也。朋友之交,貴乎誠篤,交久而越敬,不失其初,是謂誠篤

  之敬也。敬為成仁之始,恭己敬人,尊尊其敬,則眾生不敢有怠慢之行

  矣。

 

  貌思恭

  《佛說仁義禮智信》:

  貌者,容儀也。貌曰恭,行之端正,求實而不求虛,內誠外端,是謂君

  子之威儀也。人之心若發之不正,則其貌必見之不端,其一舉一動亦曲

  ,事事背禮而馳,此遠道矣。故君子待人接物,先莊重其容貌,誠實而

  合乎中道,貌合禮,無不過,無不及,則貌正矣。貌恭過禮,重文釆,

  則多虛而不實,君子恥之。

 

  《弟子規》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2.謙恭有禮

  史記樂書:「君子以謙退為禮。」

  《佛說仁義禮智信》:

   禮者,貌,敬,謹,謙,讓之謂也。人之修貌,宜以禮節文之,修節重貌,更修身心,外貌莊麗,其心不修,其行之正,則謂外偽內虛,此不得正禮之貌也。心正貌端,事務謹而重,進退有度,不敢妄越天理,禮以合儀,為正君子,處世之道,君子之處世,知禮謹事,以敬其心之不正,而恐憂其失道而已。夫君子之禮,文質彬彬,身心合一,主敬其誠之,禮以待人,不以外恭內違,是謂失中道之禮敬也。

 

   夫禮敬有恭,謙讓則見,敬去尊賢,讓篤有禮,尊賢進德,謙遜禮賢,和睦親友,合乎禮之道也。

 

   十五條佛規

   尊敬仙佛  遵前提後  齋莊中正

   循規蹈矩  責任負起  重聖輕凡

   謙恭和藹  勿棄聖訓  莫著形相

   手續必清  出告反面  不亂系統

   愛惜公物  活潑應事  謹言慎行

 

   活佛師尊:謙恭待上上樂導,問得教益沾光榮

             和藹待下攜提進,良言苦口誡叮嚀

 

   易經:「人道惡盈而好謙」

 

   詩云: 心高氣傲難成器,目中無人道德離

          謙虛低下常自檢,有錯速改方英奇

 

3.恭由心生

  《道書 – 抓住你的心猿意馬:談心念與轉念》

   一.恭必須具有嚴肅的心,無嚴肅必然馬虎。

   二.恭必須具有敬重的心,無敬重必然輕浮。

   三.恭必須具有謙下的心,無謙下必然高傲。

   四.恭必須具有順服的心,無順服必然反抗。

   五.恭必須具有謹慎的心,無謹慎必然大意。

   六.恭必須具有虔誠的心,無虔誠必然欺侮。

   七.恭必須具有尊敬的心,無尊敬必然失禮。

   八.恭必須具有體諒的心,無體諒必然粗暴。

   九.恭必須具有合理的心,無合理必然失序。

   十.恭必須具有寬厚的心,無寬厚必然輕薄。

 

  活佛師尊:知其謙恭素位行,

            動靜舉止勿可輕

 

  活佛師尊: 儒子衣冠必齊整,

             衣衫襤褸非賢良齊莊中正禮必守,

             修道方可謂賢良

 

  活佛濟公: 謙虛低下心,恭謹慎其行,

            禮多人不怪,敬人人敬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