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

孔子曰:益者三樂(拗),損者三樂(拗) :樂(拗)節禮樂(岳),樂(拗)道人之善,樂(拗)多賢友,益矣;樂(拗)驕樂(洛),樂(拗)佚(日)遊,樂(拗)宴樂,損矣。

讀音:樂-拗,樂-岳,樂-洛,佚-逸

樂-喜好

樂節禮樂-喜好節制自己之言行在禮規的範圍內,並喜好古代聖君制作之樂歌以作涵養自己的性情

道-說

樂驕樂:喜好自恃尊貴以自恣,即樂驕肆之樂。

樂佚遊:喜好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四處遊蕩,並以此為樂。王曰:佚遊,出入不知節也。

樂宴樂:喜好常與酒肉朋友交往為樂

 

課文中三種有益之喜好對世人有什麼好處 ?

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一)  樂節禮樂的益處

      藥師琉璃光王佛慈悲:樂節禮樂心性入於中和。

      禮者,人品行之節文也。夫人在世,凡塵為染,花花世景,多以名

      利為欲,而動其心也,心之動,邪正則生,心之不正,則生不正之

      念,其行亦不正,故禮以節之,樂以和之,導其心之不正,而正其

      行為,端正其身心,以達乎人道之正,此之謂禮之品行在正心之謂

      也。

 

      有云:

      “禮”負責規範人的行為,“樂”則負責調和日進高明人的性情,

      人的喜怒哀樂之情,都可以通過樂來表達,同時也可以在樂聲中化

      解。

        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樂為什麼與倫理相通?

 

      根由在於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

      在於人心之感於物也。人心,即指思維能力,思想,情感。倫理道

      德是人思想,情感之屬,故樂既然表達人情,便與倫理相通。

 

      孔子家語: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

      子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

 

(二) 樂道人之善的益處

     藥師琉璃光王佛慈悲:樂道人善,忠厚之心,而日進高明。

 

     弟子規: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舜帝能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呂祖註解:

     舜之所以隱惡揚善,雖曰順乎人情,以吾觀之,正戒世矣。我雖與

     彼隱惡,而作惡者應知悔;我雖與彼揚善,而作善者應知懼,此何

     理也? 

     

     曰:人作善作惡,天公不言不語,希惡者知悔,善者益修,此其天

     公之本意矣。及其惡者不知悔,而惡盈不得不罰;善士益加修,而

     功圓安得不賞乎?舜之所以隱惡揚善之意,正與天公一體焉。執其

     兩端,用其中於民者,大中至正之道也。

 

(三) 樂多賢友的益處

     藥師琉璃光王佛慈悲:樂多賢友,集眾人之耳目,

                         為一己之耳目,受益大而且遠。

     孔子曰:居而得賢友,福之次也。

     次-僅次於

 

     群書治要·孫卿子: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智,必求賢師而事之,

     擇賢友而友之,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

     。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身日進於仁義而不

     自知者,靡使然也。

 

課文中三種有害之喜好對世人有什麼害處 ?

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藥師琉璃光王佛慈悲:下文三樂與上相反,學者戒之。

(一) 樂驕樂的害處

     藥師琉璃光王佛曰:心性不能入於中和

     集注:樂驕樂則侈而不知節

     史記:箕子者,紂親戚也。紂為象箸(住),箕子難曰:彼為象箸

           ,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

            (如)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二) 樂佚遊的害處

     集注:佚遊則惰慢而無聞善

 

     藥師琉璃光王佛慈悲:

     樂佚遊者與樂道人之善者,因彼此喜好互不相同,

     心態不同,致使彼此人格修養也有高下。

 

     樂道人之善者-

     忠厚之心,而日進高明,而樂佚遊者,情況相反之。

 

      諺語: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太陽落山了,人才感到陽光的可貴

       ·一個終日遊手好閒之人,他的人生便一事無成。

 

(三) 樂宴樂的害處

     羅高曰:以酒交友,與酒一樣,僅一晚而已。

     但丁曰:貧困能試朋友之真偽。

     蒲松齡曰:宴笑友朋多,患難知交寡。

     弟子規:損友來,益友卻

 

     藥師琉璃光王佛慈示:樂宴樂者與樂多賢友者,

                         志趣相背,影響亦相背。

 

     樂多賢友者:集眾人之耳目,為一己之耳目,

                 受益大而且遠。而樂宴樂者則相反之。

 

     章旨:孔子說明人心之喜好,是有損有益,不可不慎

     有云:人生無常,歲月匆匆

     菜根譚: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

             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院長大人慈悲:

     富貴功名不足為樂。

     妻朋子伴不足為樂。

     吃喝玩樂不足為樂。

 

     有云:喜好修道者,便是快樂人。

 

孔子曰:益者三樂(拗),損者三樂(拗) :樂(拗)節禮樂(岳),樂(拗)道人之善,樂(拗)多賢友,益矣;樂(拗)驕樂(洛),樂(拗)佚(日)遊,樂(拗)宴樂(洛),損矣。

 

究竟喜好修道會產生什麼的快樂 ?

道鑑:

雖然在世修行,有人身之煩惱,但是樂道之人,依然能在凡塵中,得到安樂,修道之樂也不可量之,不可計之。修道之人,萬惡不做,眾善奉行,有言:「為善最樂。」

 

修士因為天天行善不輟,而惡事絲毫不為,所以其心中無有愧怍,而能安然自在。因其保守正氣,順行天理,所以二六時中,良心不昧而靈臺清淨,常養其浩然之正氣。所以曰:『修行者有心安理得之樂』。

 

修道之人,戒殺持齋,不作殺業,不食葷腥,戒淨煙酒,所以血氣調和。修道之人,不生貪嗔痴之毒,不起邪惡妄念,所以其能時常保持心平氣和。人之氣能調和,則其神靈清靜矣,所以修道之人,皆能得神精氣爽之樂

 

修道之人,看開世景,而淡泊名利,所以不必為情欲,而奔波受苦,因此,此身能無役於物,修士時時如此,即其身體,必多健康而安和,所以修道之人,皆能得心寬體胖之樂

以上所舉三點,乃是修道樂趣,較易體會。

 

人之所喜好皆本乎心,而生於情,有益之喜好,必是奉行大道,修心養性,保存精神者。有害之喜好,必是遠道離本,迷沉塵欲,以幻境為伴者。兩者比較,孰優,孰劣,明者自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