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藥師琉璃光王佛:文子之清介 立千古 學者當仰慕之
季文子之德-清廉 謹慎 忠誠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言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弟子規: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甯武子-姓甯名俞 衛大夫 武乃謚號
知-即智也
朱熹夫子:
春秋傳-武子仕衛 當文公成公之時 文公有道 而武子無
事可見 此其智之可及也 成公無道時 至於失國
而武子周旋其間 盡心竭力 不避艱難 連生命也
不顧 凡其所處 皆知巧之士 所深避而不肯為者
甯武子而能卒保其身 以濟其君 此其愚之不可及
也
藥師琉璃光王佛:文子之清介 武子之愚直
立千古學者當仰慕之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
不知所以裁之。」
狂簡-志趣高大 閱歷尚不足
斐然成章-文理可觀
裁-量度 治理 修正 矯正(缺點)
萬章問曰:孔子在陳曰:盍(合)歸乎來!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
不忘其初。
孔子在陳,何思魯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獧(捐)乎!狂者進取,獧
者有所不為也。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
次也。
敢問何如斯可謂狂矣?
曰:如琴張、曾皙(色)、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矣。
何以謂之狂也?
曰:其志嘐(敲)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而行,而不掩焉
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獧也,
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乎!鄉原,
德之賊也.
曰:何如斯可謂之鄉原矣?
曰:何以是嘐(敲)嘐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曰:‘古之人,
古之人。行何為踽(渠)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
可矣。’閹(奄)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
萬章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
賊,何哉?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
忠信,行之 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
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有),恐其亂苗也;惡佞(令),恐其
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
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
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剔)矣。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史記 伯夷列傳
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
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
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
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
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
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
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
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
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
,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伯夷 聖之清者也
孟子-梁惠王章下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害仁者、凶暴淫虐、滅絕天理。故謂之賊。害義者、顛倒錯亂、傷敗彝(義)倫。故謂之殘。一夫、言眾叛親離、不復以爲君也。
<中庸>:
武王纘大王 王季 文王之緒 壹戎衣而有天下 身不失天下之顯名 尊為天天 富有四海之內 宗廟饗之 子孫保之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夫孝者 善繼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
者也
藥師琉璃光王佛:清如夷齊 量不狹隘 不念舊惡 愛其新德
人當悔過自新 天地鬼神 皆不念舊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