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認真也 不假也 本性也
修-修行也 修道也 修德也 修改也 修脾氣改毛病
真修乃率性而行也
實行-切實踏實地行持也
實真修實行之重要
感化世人
感動神明
感應動物
帝舜之父頑 母囂 象傲
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 乎親,不可以為子.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書經堯典
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 觀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帝曰.欽哉.
書經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真修實行之重要
感動人神物 變化氣質
孟子:人之初 性本善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 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
雖愚必明 雖柔必強
愚蠢變聰明 柔弱變剛強
邪氣變正氣 少氣變大量
計較變豁達 惡氣變善氣
吝嗇變慷慨 慳貪變喜捨
真修實行之重要
感動人神物 變化氣質 得真果
語云:舉頭三尺有神明
邱長春祖師:妄念欲除除不清 今於牌上寫分明
妄言妄語齊除盡 妄想妄貪俱掃平
妄接銀錢手爪斷 妄貪飯食口生疔
時時檢點身邊事 莫教七情六慾生
如何才能達至真修實行
認識真性
活佛師尊:本來德性何其妙 不生不滅可永恒
水火不侵無物在 無色無臭理盡含
萬德俱備金剛體 本是尊貴一佛真
何以人兮不識我 真的一面已不尋
輪迴久已失真貌 以假為是此色身
三天主考:
玄關自性-十目所視 十手所指 其嚴乎 眼識不亂 而神歸中
心思不亂 而目視以正 有道也
口訣真經-口之修養也 口清而有仁 罵人則口不清
食肉口不清 言食以正 有道也
如何才能達至真修實行
認識真性
內外一如
內外一如
段老前人被皇封為衛林大將軍
輓聯(陳偉略前人輓段前人)
星霜數十 獨駕法舟 艱苦備嘗心不二
乾坤無盡 長存悲願 弘揚性理誓重來
活佛恩師:徽言大德 在世不愧 抱道奉行
衛林大將軍:回想一生事與功 逝去如斯渺如風
煙雲已逝言何續 一抔黃土埋英雄
那管生前多富巨 叱吒風雲一時雄
今夕何夕天時運 末劫三期道難容
衛林大將軍:想吾一生多變幻 老來孤獨持道風
無奈天數已有定 自身因緣自果封
誰得替代誰能免 那個可得了業風
唯有修成真果証 了悟原來一脈從
如何才能達至真修實行
認識真性
內外一如
掌握全真
呂祖慈悲全真妙理:
所謂全真者 純真不假之意也 人誰無真心 一轉便非了 人誰無真意 一雜便亡了 人誰無真情 一偏便差了 初心為真 變幻即為假心 始意為真 計較即為假意
至情為真 乖戾即為假情 所謂初心者 即固有之心也 所謂始意者即朕兆之意也 所謂至情者 即本性之情也 心中有真意真情 情中方見真心真意 由真心發而為真意
由真意發而為真情 是情即自然景象 無時非天機之呈露 然則人可不真哉 人不真心 即無真意 無真意 即無真情 嘗見修道之士 動則私念迭起 念之私 即心不真處
靜則欲念相循 念在欲 即心不真處 私欲不絕 發或全無真意 或半真半假 即半真半假之際 正天人相乘之時 是意也 情所不能掩也 驗真道 先驗真情 驗真情
即可知心真與未真 知意真與未真 故修真之道 必以意始 意誠心亦誠 即心所發之情亦誠矣 誠斯真也 誠若不真 見之於言 則言不由衷 非真言也 見之於行
則行不率性 非真行也 修之者 修去心外之心 意外之意 情外之情 當於舉念發言時 提起天良 放下人心 不許疑二其心 混雜其意 方為真心真意真情 一毫不假是真道 真道遍行 故謂之全真也
如何才能達至真修實行
認識真性 內外一如
掌握全真 學明鏡
事來則應 事去則靜
如何才能達至真修實行
認識真性 內外一如
掌握全真 躬行八德
皇:運轉白陽道易修 不須遠俗住林幽
但將倫德行無愧 即可歸根脫苦流
躬行八德
中庸:庸德之行 庸言之謹 有所不足
不敢不勉 有餘不敢盡 言顧行
行顧言 君子胡不慥慥爾
認識真性 內外一如
掌握全真 躬行八德
聞過則喜
子曰: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過而能改 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