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老師:

光陰一天一天浪費掉,不覺得可惜嗎? 如果你做的有益於自己是不會可惜,如果糟蹋時光就沒有意義,也不曉得什麼叫做人生真諦? 求了道才知道人生真諦在何處,原來人生是多麼的可貴,一分一秒也不要浪費。

 

明白空理

明代悟空《萬空歌》: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升西墜有何功,田也空,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握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隴。人生恰似採花蜂,辛苦到頭一場空,從頭仔細思量看,便是南柯一夢中。佛云:萬般帶不去 只有孽隨身

 

衛林大將軍:

回想一生事與功  逝去如斯渺如風  煙雲已逝言何續 一抔黃土埋英雄  

那管生前多富巨  叱吒風雲一時雄  今夕何夕天時運  末劫三期道難容  

想吾一生多變幻 老來孤獨持道風  無奈天數已有定  自身因緣自果封

誰得替代誰能免  那個可得了業風  唯有修成真果証 了悟原來一脈從  

追溯生時亦無用  一頁人生去如風  難得世間居三世  所作未能大道同 

回天見顏何在  皇母恩慈尚封功  叩泣階前求慈免  去郤封功返東重 

再來一次會各眾  與眾同修化大同  皇母恩命未為許 泣訴庭階悔無窮

 

看淡名利

濟公老師:不要為錢拼命,自己的性命也要救一救。富貴好不好啊?在世是很好用、很好辦事。但是,不能長久,三寸氣斷了,什麼都沒有了,兩手空空見閻羅。志向要標高一點,名利要看淡一點。在花花世界中,名和利是很重要,難免會越來越看重它。如果你不把它看淡,就會成為你人生的絆腳石,會把你這顆心分到名利之間,就不能夠全力以赴投入道場,人很難做,可是只要你用心的去做,就 不愧對你的良心。富貴如浮雲,空有一世的富貴,死後帶什麼回去?只有你的業隨身,所以要看透,不要為錢拼命,自己的性命也要救一救。

 

尋找真道(軒轅皇帝得道)

南海古佛: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如果受明師一指而了悟,而進入行、住、坐、臥,不離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此才是得道之真實意義。

 

低心學道

活佛師尊慈語【滿招損,謙受益】

◎謙者不招人忌,恭者不招人侮。修道第一步,要從『謙』字著手,唯有謙虛,才能成其德。六祖慧能說:『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低到極處方為高,那才真有德。

 

◎謙虛不是一種退讓,而是一種高雅的氣度,一個懂得謙下的人,才有機會看到更頂峰的階段。徒兒修辦道一輩子,如果學不會一個謙字,就很難成就其他的美德。

 

◎人的一生永遠都要受教育,待人處事、進退應對,都是教育的題材。不要認為待人處事,進退應對是通俗的道理,沒什麼好探討的,你如果不懂得謙虛,虛心求教,那你的一生就註定是失敗的。聖人能以謙讓應對世事,那是因為他的本質樸實無華,徒兒欲與世人和諧相處,就得把握住那個樸實的本質。老子不是說了嗎,一個有修養的君子,一定是『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唯有永保赤子的人,才能流露出謙和、優雅的氣質。

 

◎懂得請教的人才是智者。徒啊,生命這麼有限,修辦道又有這麼多條路徑,徒兒要怎麼走呢?有一個方法,那是一種精神,就是用心。你凡事都用心,多請教,多改進,沒有走不出來的路。泰山不擇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人若能夠謙卑低下,自然能成其德。天地之間都蘊藏著機趣,一草一木都有道,也無處不住道,無處不示道。徒兒若能學習泰山與河海的不言之教,德便在其中。

 

真修實煉

濟公活佛:修道者,不離修心,離心則無道可修,修心者,就是修煉自己之心意,令其不致於妄動而已。如何驗證自己之功夫?此猶如一顆樹木,根深則底固,若是根基不固,則不堪一陣風,就搖搖欲倒矣。吾人之心性,正如菩提之樹,

 

若是心堅意誠之人,則其無論受盡多少魔難,也不會動搖心意,不堅定者,則反之,諸生之修道功夫,如何驗證? 可以籍日常之生活,考驗自己。例如要試自己之脾氣如何? 則在有人欺負你,駡你,辱你之時,看你自己能忍辱幾分?就是功夫之火候也。利衰苦樂不動心,稱譏毀譽若無聞。功深無畏八風侵, 意純念淨盡平川。

 

濟公活佛慈悲:

你們每一個人都身受著天恩師德的庇蔭,徒兒們,有沒有感受到呢?還是整天以抱怨的心、埋怨的心,去埋怨這世間,埋怨你們的父母,埋怨所有的親朋好友?這全因你們的心不能正,而不正的心,倒底是哪一個在作怪呢?當你煩惱起來的時候,當你的嗔心、恨心,起來的時候,你應該用你最清靜的那一點去降服它,去問問你自己『守中』了沒有?守住那一點了沒有?

 

同人為什麼會六道輪迴不息?是不是都以「我相」為中心,我相產生人相,人相產生眾生相,再產生壽者相。所以呢,人生的架構都是由這個點開始的。那麼,如果今天這一點拿開了,這個架構還存不存在?所以,你只要把這一點拿開,去除掉我相,再來的那些就不存在了。

 

徒啊!為師有沒有幫你把這一點給點開了呢?那點開了以後,你自己要怎麼做呢?人為什麼會痛苦呢?因為人會執著一切的事情,會記住一切的煩惱,記住一切的恨、一切的不愉快﹒而忘了清靜的本性,所以人會活得痛苦,活得不自在!

 

心繫眾生

活佛老師慈悲:志在菩提  心存眾生

要知而行之,時常体天之心為己心,時時刻刻忠於老天,忠於眾生。將你的滿腔熱誠,送給世間所有的人。以你的愛心灌溉一些需要施给的人。將你的人生給予最豐富的内涵。本來你們的涵養只有如那個小茶杯大,然後現在慢慢的增加,像碗那樣大,然後再慢慢像大碗那麼大,大到最後像什麼?太平洋那麼大。

 

要像太平洋那麼大,就应該把你貪,嗔,癡,愛,無所不有的一大堆,慢慢的修,慢慢的去除,我們說要修得像太平洋那麼大,能不能有「角」的存在?所以你們要拿着机器,慢慢地削!這边削掉了,就從那边削掉了!就变成一個又圓又大又光亮的圓陀自性,好不好?

 

在這凡塵之中,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我們都認識他們,因為他們的精神不朽,因為他們都能夠捨棄榮華富貴。為什麼他們能成佛、不朽?因為他們曉得什麼是實在的東西。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一段路,我們的祖父,只有自己家人知道他的一生,因為他所付出的只有在家裡,他在家鄉所留下來的精神,並不普遍,而每個人都曉得祭拜觀世音菩薩,因為他為眾生、救眾生。徒兒能不能做到──只要有你們,世界上永遠都有温暖,只要有你們就能夠散播愛、散播熱、散播光芒。

 

所以你不只是蠟燭,你也是光芒,你也是太陽,所以要好好的把你的愛心,你的熱能,你的朝氣帶出來,好好發揮你自己,把你自己真正的發揮到最極點,留下一些絢爛的色彩給後世的人歌頌,給後世人景仰我們,好嗎?現在不是自掃門前雪的時候喔!我們當要雪中送炭不是嗎?看見眾生沈溺在苦海之中可不可憐朝忙夕忙為者何,想過沒有?說你們是個佛,你們還要吃別人的靈性、肉體。現在不是自掃門前雪的時候喔!我們當要雪中送炭不是嗎?

 

看見眾生沈溺在苦海之中可不可憐朝忙夕忙為者何,想過沒有?說你們是個佛,你們還要吃別人的靈性、肉體。一隻鴨、一隻狗,都有靈性,是不是啊?吃別人得要還別人。佛那有這樣子啊?佛是救世救人的,是不是?佛要能夠犧牲自己,像蠟燭一樣,照亮別人,照亮這個黑暗的人心。所以人要學佛,就要懂得犧牲自己一切不好的習慣,懂嗎?要修到不是人,別人才會叫你是佛。為什麼菩薩和仙佛永遠留在人的心中?

 

因為祂的心永遠牽掛著眾生,永遠牽掛你們大家,所以祂的心才隨著你們應變。你們快樂的時候,祂也知道你們快樂;你們悲傷的時候,祂也能夠了解,瞭如指掌。所以只要你關心一個人,你都能夠時時刻刻知道他的一舉一動。你自己的小孩生病你知道,別人的小孩你不知道,這是你的心掛在你自己的小孩,你的心沒有掛在那個小孩,所以他生病你不知道,自己的小孩生病你就曉得。若你的心時時刻刻查尋仙佛在做什麼,那你也是跟著仙佛一樣。

 

仙佛是做什麼事情才成仙佛,你時時刻刻去體會、去觀察、那你才能成仙成佛。可是也要你自己去做,親身力行那才可能,要不然坐著呢,你想成佛,一直唸著我想成佛,坐一輩子,坐到骨頭爛了也是一樣。今天要你們明白的,就是要知道你走的路對不對?做的事值不值得?有否昧了自己的天理良心?活了幾十年,有沒有幫助人家,濟渡眾生?小小的善事有沒有真心去做?還是只圖個功德?這一點都要清楚,不然任你做萬千還是人世間空走一回。

 

因為他們曉得什麼是實在的東西。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一段路,我們的祖父,只有自己家人知道他的一生,因為他所付出的只有在家裡,他在家鄉所留下來的精神,並不普遍,而每個人都曉得祭拜觀世音菩薩,因為他為眾生、救眾生。徒兒能不能做到──只要有你們,世界上永遠都有温暖,只要有你們就能夠散播愛、散播熱、散播光芒。

 

在人間要有大志向,大志氣,不要為一點小事爭得你死我活,把你的人生目標定得太低,為師要你重新定立你的目標,學習聖賢仙佛他們的志向。你的志向是大的,中的,還是小的?你以為舒舒服服的過個幾年,以後一定舒服嗎?那可不一定,活的過今天不要想明天,什麼事很難說,想躱想逃,逃不掉的,有沒有看過年紀很小就回去的;生病、車禍回去的?各式各樣,二十歲、三十、四十……不一定,要活幾年能控制嗎?

 

但至少現在我們都還活著,還當人,更慶幸的是都入了佛門,為濟公的徒兒。為師希望徒兒都能把握今天,把握當下,活在人世間,做個頂天立地的人,做對這世間有貢獻的事。

 

玉虚童子降: 俗云:「後浪推前浪。」又云:「來者可畏。」正是言人生之路徑,是一段再接一段,連續而終。修道之路徑,也是如此,必須一層一層,往上登進。人生路徑、修道路徑如此,道脈之延續,也是如此,自古以來,道脈相傳而不斷者,正如後浪之推前浪,綿綿不絕也。又如接棒之後棒接前棒,連續不停,以延道脈。所以學道之人,必須承先啟後,將前人留下之棒,接穩之後,再等後人來接之,方不違背祖祖相傳之理也。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