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母:只知修 不知考 誤了前因
老師:我把原人提上岸
上天考驗又一番
老師:修道當明有因果
不明魔考負前緣
魔考自古本來有
無考誰肯讓人先
魔考的目的:
(一) 分真偽
子曰:苗而不秀 有矣夫
秀而不實 有矣夫
(二) 消寃孽
(三) 化稟性
中庸:人皆曰予知
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
而莫之知辟也
活佛恩師:凡辱境之來,恬然處之,
不因怒恨,亂我般若。
其心如同太虛,即到覺地,若起四相,定起怨心,不能忘恨
必成苦果。
永嘉大師:從他謗任他非 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 銷融頓入不思議
火燒太虛燒不着 (因無物)
火燒物便燒着 (因有物)
(四) 定品位
語云:不登高山 不知巔墜之患
不臨大海 不知風波之患
不臨深淵 不知沉溺之患
子曰:芝蘭生於幽林,不因無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因困窮而敗節
花繁柳密處 撥得開才是手段
風狂急雨時 立得定才見腳跟
語云: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
語云: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語云:投湯赴火了心願
萬魔不改素心田
任它虎狼千千萬
他人卻步我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