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修 養 (晚)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修:修者改也, 修補

養: 培養、 教養、涵養、素養

 

- 培養高尚的品質

- 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

- 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使言行合乎規矩。

 

一個有修養的人,具備以下特質 :

(一) 人格提升

(二) 得人尊重

(三) 知行合一

 

人有修養的好處 :

(一) 人格提升

     孝順父母

     待人有禮

     有愛心

     誠實和誠信

     會包容體諒

     文化水平

 

(二) 得人尊重

     尊重是最好的修養

     尊重朋友的私隱,不嘲笑,不散佈尊重親人的關愛,不厭煩,不逃避尊重孩子的思想,不強勢,不打擊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孟子: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懂得體諒別人,是最高修養。

 
(三) 知行合一
     中庸: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我們如何培育個人修養 ?
(一) 真我覺悟
(二) 真我戒律
(三) 真我懺悔
 
我們如何培育個人修養 ?
(一) 真我覺悟
     真我覺悟:自己辯駁、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學習。
 
(三) 真我戒律
     矩是不驕、不貪、不妄、不疑;
     記住這四條,本性自然光明,這才算個完全的人。
 
 
     抱老子的樸,守孔子的矩。
     樸是吃苦耐勞,低心下氣,實行做到,准能免輪迴之苦。
 
     不作非理事,不交非理人,不說非理話,不花非理錢,不去非理地。
 
(二) 真我懺悔
     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
     (1) 對母:為子當孝,是否真孝?
               是否真心?有否違背?
 
     (2) 對己:待人是否合理?對物是否廉儉?對己是否守戒?
               每月有一小懺,每季一大懺,每年一總懺。
 
普賢菩薩慈悲曰: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發,我今一切皆懺悔。
 
經云:
縱令千百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經云:
罪由心起從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詩云: 
修心養性目標明 
道理淺酢是非清 
指引正路汝歸去 
南瀛蓬山在心頭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養:用良好的學識,經驗,鍛鍊自己的身心。

 

有修養的好處

(一) 受人歡迎

(二) 廣結善緣

    

如何才能有修養 ?

(一) 謹言慎行

(二) 改脾氣,除毛病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視思明  聽思聰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問  忿思難  見得思義  

 

君子有九思

儒家的學問,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一個完整的修學體系,這一章很重要

,可以成儒家修行的一個口訣,這是孔子講東西了,把修行的口訣都告訴

了大家「君子有九思」這就詳細地談到了入世修行的九個要點。

 

儒家是入世的修行,所謂入世修行,即是以出世的心態入世的事業無非,

是在待人接物上,磨練自己的心性,這裡很關鍵一點,它是要求隨時隨

,每時每刻保持覺照,這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也是「明明德」的下

手功夫。

 

每時每刻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覺照,用佛教的話說,就叫保持正念

,一般我們講保持正念,都是把覺照力放在自己一個人身上,這是很不容

易事情,在待人接物上修行,不僅要覺知自己,同時要覺知到他人。

 

在待人接物當中,如何保持你的覺照力?這裡孔子就提到了九個要點:

() 視思明與聽思聰

     待人接物無非是人與人,人與事的互動,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就是

    ‘ 視思明 看明白,

    ‘ 聽思聰 聽清楚

     做過一點修養功夫的人就會知道,眼睛在看,但不一定看得明白,

     耳朵在聽,但不一定聽得清楚,往往是你只 看見了你想看的東西

     ,你只聽見了你想聽的東西。

 

     這個由於我們的注意力本身具有缺陷,注意力本身只能觀察到局部

     ,我們在看在聽的時候,往往有偏見有局限,我們之所以會看不清

     楚,聽不清楚,是因為我們沒有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當我

     們在看在聽的時候,要注意觀心,觀看我們的內心有沒有貪心、嗔

     心、慢心、疑心等等。

 

() 色思温與貌思恭

     在待人接物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神態表現至關重要,臉色是否温和

     ,表情是否謙恭,係非常重要,作為一個修行人,就要時時刻刻注

     意自己的臉色和態度,保持温和、謙恭、恭敬,我們態度一傲慢,

     別人就不願意跟我們溝通,所以在待人接物過程中的神色與態度,

     是能否有效溝通,能否有效處理問題,是否隨時保持覺照。

 

() 言思忠與事思敬

     一個是怎樣說,一個是怎樣做

     言語是否誠懇,辦事是否認真

     言思忠就是要如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不要自欺欺人。

 

   「忠」字從中籨心,心要不偏不倚,合乎中道才叫忠,誠意正心的功

     夫做到一定程度,才能合乎「忠」。

 

     比較容易的下手處,可以從不妄語開始。

     不妄語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不欺騙他人,二是不欺騙自己,

     而不欺騙自己尤為重要,因為欺騙自己的人一定會欺騙他人,所為

     不欺騙自己,就是如實地面對自己,如實地表達自己,對自己的念

     頭要觀照清楚,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被自己的念頭所欺騙,遺憾

     的是,我們常常被自己的念頭所欺騙,而不自知,怎樣才能不被自

     己的想法所欺騙呢?

辦法就是培養覺照力,做格物致知功夫:

() 事思敬

     什麼是敬?就是要人們對待生活中

     每一件事情,都要保持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這種態度是超越功利

     目的之上的一種自然感情的流露

     我們洗碗只想快快把碗洗完便算了,這個目標,心就己經百是敬了

     ,如果洗碗時用手把碗洗乾淨,這個敬心就能體現出來了,把心放

     在當下,自自然然的碗能洗得乾淨,這個功夫體會到是敬,做事培

     養敬精神,敬業樂業。

 

(五) 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係因為愚癡,忿係來自於瞋恚,

     ,來自於貪心,貪、瞋、癡,三毒就是影響了我們做人做事,修行

     影響了我們的覺照力,有疑惑就不要輕與妄動,首先要反省,要思

     考,就要向善知識請教,這個疑惑就能破除。

 

     見得思義

     有所得要考慮是否合乎道義,是否有貪心,對境、態度行動,這是

     我們待人接物的三個過程。

     貪瞋癡三毒,需要通過格物致知功夫來消融。

 

     詩云:修養功夫做得好

           品格自然提升高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