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戒律
一、禁止佛弟子不得作惡(諸惡莫作),若作惡便是犯戒。所以
戒是禁止佛弟子停止不應該的行為,不可妄造惡業。
二、應該去做的善事必須去做,例如十善(眾善奉行),不得不
做,若不做者也是犯戒。
在戒律中有二個字:止和持
止﹕諸惡莫作
持﹕眾善奉行
「戒」+「律」是「止」停止+「持」前進
戒有五戒、十戒、菩薩戒等等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佛陀慈悲﹕以戒為師
老師慈悲﹕戒是無上菩提本,
應當一心持清淨。
五戒﹕不殺生
不殺害物命
不殺人,不自殺,不墮胎,不教人墮胎,不幫人墮胎
不要販賣刀棍
不用動物產品
五戒﹕不偷盜
偷取別人財物
不問自取
不放高利貸
五戒﹕不邪淫
不要有夫妻以外的關係
念頭不要想淫事
不去色情場所
不看淫書
五戒﹕不妄語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今生缺口為何因?前世多說是非人。
今生聾啞為何因?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豬狗為何因?前世存心哄騙人。
今生吐血為何因?前世挑撥離間人。
五戒﹕不飲酒
所有酒類都不飲
不賣酒
|
學戒、持戒的好處:
一、防非止惡(捉賊,滅賊)
心經:遠離顛倒夢想
二、降伏煩惱,身心清淨
佛法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
「戒」是一種規律,防止我們犯罪的;修道的祕訣是「定
力」。有了定力,便能產生智慧
有云:戒嚴謹而清心,定不亂而攝心,慧運作而明心。
學戒、持戒的好處:
一、防非止惡(捉賊,滅賊)
二、降伏煩惱,身心清淨
三、消災解厄
如何學戒、持戒?
一、意志堅定,持守不退
二、把戒融合於生活之中,成為道德習慣
《佛遺教經》:
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
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
戒如良師,指引我們修行的方向
戒如軌道,規範我們的身心行止
戒如城牆,幫助我們抵禦五欲六塵的侵襲
戒如浮囊,可免我們沒溺於生死苦海
戒如明燈,照亮我們的前途光明
戒如寶劍,斷除我們的貪心欲念
戒如瓔珞,莊嚴我們的道德人格
戒如船筏,度脫我們到達涅槃的彼岸
星雲大師慈悲﹕
不殺生,是尊重他人生命自由;
不偷盜,是尊重他人財產的自由;
不邪淫,是尊重他人身體的自由;
不妄語,是尊重他人名譽的自由;
不飲酒,是尊重自他身心健康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