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雁)麋(微)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激),庶民子來。王在靈囿(有),麀(休)鹿攸伏,麀(休)鹿濯濯(作),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烏)牣(刄)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微)鹿魚鱉(別)。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湯誓曰:『時日害(渴)喪?予及女(汝)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⑴ 《詩》云:所引的是
   《詩經.大雅.靈台》全詩共四章
⑵ 經始:開始規劃營造靈台,
   台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⑶ 攻:建造。 
⑷ 不日:不幾天。
⑸ 亟(激):急 
⑹ 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    修建靈台。
⑺ 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
⑻ 麀(休)鹿:母鹿
⑼ 濯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⑽ 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⑾ 靈沼:池名。 
⑿ 於(烏):讚嘆詞  牣(刃)滿
⒀ 《湯誓》:記載於十三經之一,《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商湯
   王討伐夏桀時的誓師詞,商湯首先宣佈夏桀的罪狀,以示出師
   有名,討伐夏桀,為民拯命。
⒁ 時日:這時的太陽害(渴)何時喪:毀滅時日害(渴)
   喪:這太陽何時毀滅呢?
⒂ 予及汝皆亡:我和你一齊滅亡
 
從孟子這段文章,我們學會什麽
1)慈心待眾
   佛說:食肉斷大悲種
   孟子:天下溺,援之以道。
   孟子曰: 獨樂(岳)樂不如眾樂(岳)樂
 
2)先公後己
   「天下」,普天下的人,指社會中的老百姓。
   孟子‧梁惠王下曰:》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禮運大同篇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
   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
   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
   ,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
   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3)種因得果
   種善因,得善果,
   種惡因,得惡果。
 
   大學云: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太上感應篇云: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語云:
   勿為善小而不為,
   勿為惡小而行之。
 
   太上感應篇曰:
   是道則進  非道則退
 
   太上感應篇曰: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藥師琉璃光王佛:
   騁(請)遊見之樂,不顧人民凋殘,只顧鴻雁麋(微)鹿,
   心馳於外,可知孟子引詩,言文王愛物,有活潑之機,必先
   仁民,有篤摯(志)之意,故能偕樂。暴虐者侈(此)觀臺
   池鳥獸,恃(似)一己的逸樂,不知萬戶震天矣。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