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 : 修行四寶

 
(一)真佛帽
      佛在心中本不離,修行過程培德養性,更高超,超凡入
      見真佛。
 
(二)清心扇
      掃三心飛四相,清心寡慾,真實無欺,真心對天息妄念
      莫心浮氣躁。
 
(三)開道鞋
      足履義路世道平,開闡渡化,腳踏實地,行遠自邇,跬
      千里始於足下,開化萬國九洲。
 
(四)葫蘆寶
      容天容地萬善包,接引眾賢修正道,虛心為懷才能得寶
      謙受益,滿招損。
 
(一)真佛帽
  (1) 佛在心中本不離 
      古德有謂: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云: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2) 修行過程培德養性更高超
      修行要渡己渡人,不要只是辦道,還要培養自己的內德,
      要醫好自己的貪嗔癡及好高我慢。「仁義禮智信要在日常
      生活中發揮出來。這是人的本性。
 
      我們要上求佛道,下渡眾生。
      修行過程是要給自己一些戒律,要有要求自己不要放縱自
      己的慾望,要克制自己,希望達到聖賢仙佛的目標。
 
  (3) 超凡入聖見真佛
      真佛-自己的自性佛,真實不虛。
      了脫生死,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修行時時刻刻都有覺性,反觀自照,覺察自己的行為有否
      出錯,錯便要改正。要悟到本具的佛性是不生不滅。
 
(二)清心扇
  (1) 掃三心飛四相
     「金剛經」云: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
       不可得。」便是掃三心。
      過去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
 
      現在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未來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
      心了不可得,空無自性,無有所得。不要生心貪著,自性
      不得清靜。
 
      三心是:
      過去心是回憶的心,一切過去的事情,時刻在自己腦海中
            盤旋,產生煩、惱、怒。
      現在心是貪心,貪榮華、名利、虛榮、享受等等。
            利、虛榮、享受等等。
      未來心是癡心。將來未發生的事,也設盡手段要得到。修
            身在於克己(念)復禮,克念即是掃心,萬事之根在
            心,掃除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掃盡。
      何謂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眾生相-眾緣而成,六度眾生 
                壽者相-時間,空間。
                飛四相-破除物質界<四相>
 
      眼耳鼻舌為四相又名四賊,這全是假相。
      飛四相-不要貪著人相、要去人相,不要貪著眾生相,因
             眾緣而成,六道眾生妄計色
      受想行識和合生此身。要掃去此相。
      心不生貪著這壽命長或短,要去除壽者相、執着有我,以
      假為真,不斷的苦因、不斷的受果,一直的輪迴下去,要
      去相,要相信身是虛幻,世間是無常的,只有修道才是
      真的。
 
      如果可以掃三心飛四相,能與菩提自性有感應,欲得佛
      要飛四相,四相不淨,造孽無邊,難見如來佛性。
 
  (2) 清心寡欲,真實無欺
      恩師慈悲:要善護自己的慧命,真實修心,無自欺。學道
                先謙心做,無私無我天心抵。
      我們修行之心一定要堅定,不要被不順心的事動搖,持之
      恒,不怨天、不尤人,要有感恩心。
      
  (3) 真心對天息妄貪,莫心浮氣躁        
      妄念是心有愛慾而生。
      要息妄念是去除貪、嗔、癡、愛四心物。
      子曰:「君子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 」
 
      要有覺性,修道要點在於格物,四心物要格除淨盡,我們
      本性的光輝發揚,德行自可建立,便是立德。
      
      做事要學穩重,不要輕浮,做事不草率馬虎,冷靜應變。
      行事要戒急躁,要守禮法,不要發脾氣,容易意氣用事,
      不能集思廣益,學習柔和,學習謙恭和藹,低心下氣,做
      事腳踏實地。
 
(三) 開道鞋   
 (1) 足履義路世道平
     修行要切實地踏著正確的道路,就可以遍走天下。
     到處去行仁行義。宏揚大道於每一個地方,這世界(社會)
     有公平公正及和諧、平順。 
 
 (2) 開闡渡化 腳踏實地 行遠自邇
     到處去開闢、發展、闡述大道之寶貴,開設佛堂,渡眾生
     道
     學道修行要認真,不虛浮,實事求事,一步一步去學習。
     學道修行要從淺處著手,然後漸漸深入,即循序漸進。
 
 (3) 跬步千里始於足下,開化萬國九州 
     要一步步前進積累起去到千里路,要有恒心,不要半途而
     廢要開展教化道的寶貴,給所有人由中國開始至全世界。
 
(四) 葫蘆寶
 (1) 容天容地萬善包,接引眾賢修正道
     彌勒祖師大肚能容天下事,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包容
     世間萬事萬物。
     跟隨活佛恩師修行,同時要渡己渡人,把大道宣揚出去,使
     眾賢士可求道、修正道。
 
 (2) 虛心為懷才能得寶,謙受益、滿招損
     了凡四訓-為人處事要懂得謙虛,就全受益,福報自來。
              虛受教,可學到别人的長處。自滿生、驕傲心是
              會招損失。
 
     易經謙卦有說,天的道理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他虧損,
     而謙虛就讓他得到益處。
 
活佛老師送給我們徒兒四個法寶。 
真佛帽,清心扇,開道鞋,葫蘆寶。
老師的寶,徒兒如果知善用,廣渡眾賢,徒兒開荒,渡化無煩惱。所有人、事、物,用一顆感恩心包容周遭的任何人。徒兒到天涯海角,老師也會幫助徒兒。
 
謹記師徒真情意,精進不懈便會修行成功,上天有果位,道成天上。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