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

見諸境,心不亂是真定,於一切處,不起憎愛,不隨所染即是定。

 

呂祖仙師:

定者,堅固不動也,如建一屋,先立地基,根基穩固,房屋建成,人住之才能安居。不論風雨來臨,地震災變,屋固不會崩潰!修道亦求定力,要成就非凡的蓮品,必要能經得起考驗,逢遇外面形形色色,視財利,美色,恩怨,順逆皆能不動心,心定如泰山之穩,這些魔鬼化身,變為惑人心性之物,自然無你之辦法而退去。

 

呂祖仙師:

修道,有此種之定力,行於天堂,地獄,人間方不會心頭紛亂,心有主宰,方可跳出三界行,逍遥自在也。

 

定力的重要

(一)定能生慧

      活佛老師慈悲:

      徒兒啊,末後的誘惑太多了,定力不夠很容易受誘惑。末後一場考

      的是智慧,大家要以真理為依皈; 修道是依天理不依人情,依一條

      金線的根本,根本握住了,步伐才不會踏錯。

 

(二)修道能成

      呂祖十考

      捨身救羊、買賣不爭、美色不動、佈施忍辱、生死由命、

      安於得失、非義不取、赴死求道、不懼風濤、不畏鬼神

 

定力不足的害處

(一)害己害人

      觀音菩薩慈悲:

      利衰苦樂不動心,稱譏毀譽若無聞,

      功深無畏八風侵,意純念淨盡平川。

 

如何培養定力

(一)持守戒律

      南海古佛慈語:

      定力從持戒、遵守一貫佛規禮節制度當中得來。定力可讓爾等對於

      持戒,遵守制度及對道念、道心、信心、信念、愿立不變動之作用

      。

 

      晨鐘「戒」:

      夫人自有身以來,至於今日,皆以情慾用事,習染已深,一旦求得

      清淨,事非容易,故必以持戒為先,持戒者須淨修三業,三業為何

      ,身,口,意是也,不殺,不盜,不淫是淨修身業。無妄語,無綺

      語,無兩舌,無惡口是淨修口業。除貪,除嗔,除邪念是淨修意業

      。

 

      視聽言動如顏子之四勿,是持戒之至也,克伐怨慾,如原憲之不行

      ,是持戒之粗也。子曰:君子有三戒,蓋謂君子常存戒慎之心,一

      生不為血氣所使也。

 

      古德云:

      道在紅塵鬧市修,全憑五戒做根由

      殺生戒除慈心大,不貪財物廉潔優

      見色不貪性清淨,葷酒永斷性長流

      欲學長舌莫妄語,成佛不須出世求

 

      活佛恩師慈悲:

      規戒如良師,可以指示方向;規戒如軌道,可以規範進退,引導行

      事;規戒像城池,有防護作用;規戒像明燈,可以照亮光明前程,

      看清前途;規戒像瓔珞,可以莊嚴法身。

 

(二)緊閉六門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三)轉念放下

 

(四)反觀自照

      濟公活佛:

      要做到「平心靜氣」,就得時時刻刻「反觀」,直到「定力」出現

      ,心才平得下來,氣才靜得下來。平心靜氣能夠發展潛力,怎麼說

      ?不是說「寧靜能致遠」嗎?當一個人的心靈寧靜時,思維模式是

      單純、清晰的,所以身心的能量是凝聚的,他能不假思索的看到整

      體性的因果關係,而正確的掌握身心的活動,這便是由「靜」而「

      觀」,由「觀」而「得」的功夫,也是自性潛能所流露出來的作用

      。

 

      活佛恩師:

      若無功夫見  稍一則動玄  雜念妄想起

      一念繼一念  人落於後天  隨順逐慾捐

      貪求難得遂  嗔恚起無邊  為求而痴戀

      性天日埋焉  若不反求內  何能復本然

      由有歸無象  逆行方成賢  順而能不喜

      逆事不煩添 

 

      活佛恩師慈悲:

      心動原多由物牽,意馬奔馳逐外緣

      嘗言修道拴意馬,究竟有幾用功虔

      七情內發亂性主,六慾熏心昧本然

      得一為大徒皆曉,何以未如英雄堅

      心繫意縛煩惱聚,未能洒脫活潑存

      有一事境現於目,繼而動心把念牽

 

      活佛恩師慈悲:

      定靜功夫賴存養,未可懈怠放鬆焉

      要知修行真功建,草率馬虎難成賢

      故以立德為首要,目標主見勿移遷

      定心乃由戒入手,止觀方能心不牽

      四勿乃是基本要,好好行持見功焉

      師言一段由徒驗,實行方知非渺焉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