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始終如一

由開始至終結 一心不變

 

始終如一的好處:
一 家庭美滿
   諺語云: 立名以一生 而失之僅頃刻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二 修道成功
 
   濟公活佛慈訓:
   以為人身百年 不久依然重新誕生.
   也許當您輪迴再來 明師已經涅槃.
   良緣消失不再遍尋三千大千世界.
   無人再點化您 指引您 救渡您 愛護您.
   人身難得今已得 明師難遇今已逢.
   現在所擁有的色身 可能是最後一個了.
   早知千年後的哀嘆 何不十年一覺.
   此身不向今生渡 更待何時渡此身.
 
如何做到始終如一?
一 認準目標
   十條大愿
   1 誠心抱守
   2 (乾)實心懺悔 (坤)實心修練
   3 虛心假意
   4 退縮不前
   5 欺師滅袓
   6 藐視前人
   7 不遵佛規
   8 洩露天機
   9 匿道不現
  10 (乾)不量力而為(坤)不誠心修練
 
玄奘法師:
我為求大法而發心西遊取經  
寧向西天一步死
不回東土一日生
 
古人云:
成功之秘訣 在始終不變其目的
 
如何做到始終如一:
一 認準目標
二 遇考不退
 
活佛恩師慈訓:
但望吾徒明理深 求事順兮想天真
不如在逆明其逆 堅心定意破逆行
求事順兮難矣甚 不如求己智慧增
難事來時心安定 處之温和事可清
待人之時心要敬 人駡我時心亦平
非也修修外間道 好使吾徒易且平
如若求順豈修道 修道之謂快快明
修道之意乃修心 好使吾徒心內平
遇一切兮無起伏 一心以誠自可平!
 
有云: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修道四吃:
吃齋 吃苦 吃氣 吃虧
 
孟子云: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惜緣歌:
你我相識即有緣 面帶笑容結人緣
佈施歡喜種善緣 你對我錯相惜緣
損我逆我消孽緣 生老病死了塵緣
果報好壞皆因緣 慈悲喜捨修佛緣
 
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
 
白居易云:
孔聖之忍飢,顏子之忍貧,
閔子之忍寒,淮陰之忍辱,
古之為聖為賢,建功樹業,
立身處世,未有不得力於忍也。
 
活佛師尊考不倒歌:
考不倒才是無價寶  
考不倒才是慧根好 
考不倒才是道行高  
考不倒才是列前茅
考不倒才是生死逃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濟公活佛慈訓 - 以德服眾

 
一念之間可成魔,
一念之間可成佛。
 
眾志傳承
    
活佛恩師:
手足本連枝,理應和樂處,
各不起爭訟,方能合本義。
 
導而不厭,嚴而不厲,威而不猛。
 
得道四難:
 1. 人身難得
 2. 三期難遇
 3. 中華難生
 4. 真道難逢(明師難逢)
 
得道四難:
1. 人身難得
   史記:
   天開於子會,而沒於戌會,
   地闢於丑會,而沒於酉會,
   人生於寅會,而沒於申會。
 
2. 三期難遇
   古德云: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
 
3. 中華難生
 
4. 真道難逢(明師難逢)
   古德云: 
   有緣遇著佛出世,無緣遇著佛涅槃 
 

 

   古德云

   大道本來自身有

   迷人不知向外求

   道本靈根身主宰

   速訪明師參妙玄

 
   有云:
   師父引進門,修行靠自己 。
 
   有云:
   人道盡,天道近 。
 
   詩云:
   暇滿身如摩尼寶,
   多生累劫難一遇,
   今得此身聞正法,
   趕快修行脫苦之 。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 奪其紀算 

 
三台北斗神君:
「三台」包括上台、中台和下台。「上台」管人的生死,「中台」管人的福報,「下台」管人的祿命。
 
在道教,還有南斗星君。南斗主管人的生,北斗主管人的死。人到人道來投生,由南斗星君記錄;人到壽終死亡時,則由北斗星君所紀錄。
 
《業報因緣經》云:
「七星之氣,常結為一星,在人頭上,去頂三寸。」
 
怎樣做才能不被奪其紀算
1)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十惡
   口有四惡-綺語、两舌、妄言、惡口。
   身有三惡-殺、盗、淫
   心有三惡-貪、嗔、癡
 
   十善
   不殺生-發愿流露惻隱之心,我肉眾生肉。
   不盗竊-發愿流露羞惡之心
   不邪淫-發愿流露辭讓之心,男女受授不親。
   不貪心-見利不可忘義心,要知足行布施。
   不嗔心-明智自生化气心,要忍耐除無明。
   不痴心-清高沒有拘束心,滅痴心除妄想。
   不惡口-化惡口為良口。
   不妄言-化妄言為實言,實話實說。
   不綺語-化绮語為誠語,不誨淫誨盜的說話。
   不两舌-化两舌為宣化口。
 
   五眼
   1.肉眼-肉身所具之眼
   2.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修禪定而得.不問遠近,內外日夜
          能見。
   3.慧眼-二乘見真空無相之理智。
   4.法眼-菩薩為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之智。
   5.佛眼-佛陀具備之四眼
 
如何能保持堅定不变清淨心才不被奪其紀算?
修持性  心  身
荀子言性惡 - 象也 - 血心也。
告子言性有善有不善 - 氣也 - 人心也。
孟子言性善 - 理也 - 道心也。
 
詩云:
十字街头失主人,
眼睛亮亮尋母親;
月娘娘啊何方找,
一指明師告我真。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帝作斯語。願人奉行。
言雖淺近。大益身心。
戲侮吾言。斬首分形。
 
帝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
大益身心。戲侮吾言。斬首分形。
 
「吾」讀音 帝
 
帝作斯語:帝君話以上我所講的經文
願人奉行:願普天下之人皆能信受奉行
言雖淺近:然而道理淺白,希望世人能自覺遵行
大益身心:只要持之以恆,必然對身和心有莫大益處
戲侮吾言:尚有戲弄侮或輕視我所講的道理
斬首分形:一定會遭到斬頭,分裂他的身體
          斬首分形-即天律
 
成語:金科玉律,指的是不可更改的法律條文或規則制度,即天
      條論天律(刑律),則分為杖(杖刑)、徒(苦力)、遣(
      降職)、流(流放針決)、扎針(可能會降低修為)、處
      斬分形(魂飛魄散),另有四種不常出現的刑罰,為萬死
      萬生、貶下界、灌鐵丸、法外苦楚(私刑)等。以上都是
      天律裡面刑罰
 
經文略分有六章
第一章由「帝君曰至禮神明」句,是全篇綱領,勸人要為善去惡
          ,忠孝節義,乃人道之大綱
第二章由「奉祖先至教子孫」句,說明倫常之道,是為善之先務
第三章由「時行方便至吉星照臨」句,指陳眾善奉行,望世人奉
          行以召福報
第四章由「若存惡心至遠報子孫」句,詳言為惡致禍之事,明其
          報之不爽 
第五章由「神明鑒察至作惡禍臨」句,承上二章福善禍淫之說,
          回應首章神明握鑒察之柄,以警人悔悟 
第六章由「吾作斯語至眾善奉行,毋怠厥志」句,著墨福善之事
          ,勉世人奉此經而行 
 
如何效法關聖帝君 如何依經而行:
(一)敬天地。禮神明
      天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天有雷電之威,地有蜂蠆之
      毒,天地有自己的規矩,萬物有自己的法則,人們應當對
      天地有所敬畏,有所感恩。要知道天地並不是喜歡人們對
      他敬畏,而是人們應存一顆感恩心。懂得敬畏天地,敬畏
      生命,
 
      敬畏大自然,是為人的根本,知道什麼可以做,
      什麼不能做,做事守規距,用真誠,不違背原則和良知。
 
      禮神明,遵從禮節,一絲不苟,如同神在。
 
(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古詩云:
      從來天運總循環,報應昭彰善惡間。
      信是冥冥原有主,人生何必用機關?
 
      《易傳》: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積德的人,會有福報;作惡多端的人,會有災殃,
      這既是生物界的自然法則,也是天道運行的客觀規律。
 
      理學家邵雍:
      有人來問卜,如何是禍福。我虧人是禍,人虧我是福
 
      語云:
      路不鏟不平,事不為不成;
      人不勸不善,鐘不敲不鳴
 
(三)明因釋果
      因果,又叫業、因、果、報。
      業:梵文譯音,意為造作、活動。
          
指一切身心活動,包括身、口、意三業。
          業就是因。果是結果。報是報應,回報。
          緣就是條件。當因緣結合,才產生果報。
 
      佛經偈語: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涅槃經》: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1.現報
       2.生報
       3.後報
 
       華嚴經: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修道:信心比相信更為重要
 
       師尊慈悲:君子自強無自棄,盡己一分功果圓,
                 不分厚薄只論志,信心不改定可圓。
 
       星雲大師每日八省:
        一.省己說話不當 
        二.省己行為不正
        三.省己存心不良 
        四.省己思想不純
        五.省己待人不公 
        六.省己事親不孝
        七.省己對上不敬 
        八.省己憤世不平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曲集悔過自新說

性︐吾自性也︔德︐吾自得 也。我固有之也︐曷⾔乎新︖新 者︐復其故之謂也︐辟如日之在 天︐⼣而沈︐朝而升︐光體不增 不損︐今無異昨︐故能常新。若於本體之外︐欲有所增加以爲新︐ 是喜新好異者爲︐而非聖⼈之所 謂新矣
 
月慧菩薩
觀世態  亂不堪  如⾈在海起狂瀾
⼑兵刦  ⽔⽕殘  遍地⼲⼽不平安
惡孽⼦  墜深淵  善返天堂樂無邊
試想想  捫⼼⽥  ⼈非聖賢誰無偏
因⼩錯  成⼤過  罪貫滿盈重如山
⾃犯過  不檢點  因⽽造下⼤刦殘
世局混  惡多端  惟有正道挽救全
 
南屏道濟
身處世謙前  恨以往省焉
氣耿耿定靜  過遷善佛顏
悔內疚無畏  前途無量照凡
⽽⾃新天理  理莫爲達前
 
懺悔切須格物慾  妄念不起現真顏
當知失⾜永墜落  ⼼起妄想冤孽纏
於今速速改其過  三天時間發誠虔
⼀有偏倚考魔降  至時難保爾身安
若無真⼼實懺悔  費盡功夫實枉然
往後亦是無効⽤  寃孽照樣纏身邊
到時悔過空悲嘆  招魔惹考空⾃憐
 
《佛說四⼗二章經》
第五章轉重令輕
佛言︓「⼈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罪來赴身︐如⽔歸海︐漸成
        深廣。若⼈有過︐自解知非︐改惡⾏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
        漸有痊損耳。」
 
爾師天然
忽進忽退修表⾯  不反省察不誠虔
狹窄之⼼生嗔恚  貪求享受愿不前
好聽讒言心不正  魔上其身悞⼈前
 
改過之法
一、慚愧⼼
二、知恥⼼
三、敬畏⼼
    ⼼鬼為愧︐⼼中有鬼也︐斬⼼為慚︐斬除⼼中之鬼︐是為慚愧︐⼈若
    知慚愧・常斬⼼中之鬼︐則鬼無處藏︐無處⽣︐⼼中無鬼則問⼼無愧。
    知恥則⽣覺︐失恥則入迷︐佛者覺也︐修道證佛︐以恥入⼿︐恥者三
    省之原因︐改過之動⼒︐清濁分班皆視修⼦有否知恥之⼼。
 
    天佛院遊記
    曾國藩:⼼存敬畏︐⾏有所⽌
 
四、精進⼼
    八⼤⼈覺經第四覺知
    懈怠墮落︐常⾏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月慧菩薩
⼩錯漸積⼤過累  切勿懈怠有放鬆
佛魔皆在⼀念判  牢拴⼼猿意⾺⾏
改過⾃新天良現  新我戒律新⽣⾏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