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晨鍾「十弊病-心之惑」(早)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心即是心念
惑即是迷惑,疑惑,迷惘或糊塗

 

利求己,害求人,
順於此,逆於彼,
勤於始,怠於終,
反其貌,露其容,
求其安,亂其心 - 心之惑。

 

如何才能心不惑
1. 理義存心
   關帝經云:
   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

   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

 

2. 勤力反省
   六祖慈悲: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
   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眼:看見有形的色相
耳:聽到是非逆耳的事
鼻:聞到芳香撲鼻的東西
舌:口貪好味可口的食物
身:接觸到異性心即起邪念
意:心中存不正的念頭

 

眼不邪視
耳不旁聞
鼻不味香
口不言笑
身不淫慾
意不散亂

 

佛云:聖人求心不求佛,
      世人求佛不求心。

 

分別心轉平等心
迷惑心轉覺悟心
嗔恨心轉慈悲心
攀緣心轉隨緣心
雜亂心轉清靜心

 

傲慢心轉恭敬心
自私自利心轉奉獻心
著相心轉離相心
煩惱心轉菩提心

 

唐  韓愈【師說】: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1.  當對人懷疑的時候會生惑,要多了解以生信解惑。
2.  當對事糊塗的時候會生惑,要多明理以生信解惑。
3.  當對情迷戀的時候會生惑,要多醒悟以生信解惑。

4.  當對路迷失的時候會生惑,要多問津以生信解惑。

5.  當對心錯亂的時候會生惑,要多平靜以生信解惑。

6.  當對境不明的時候會生惑,要多認識以生信解惑。

7.  當對名執著的時候會生惑,要多淡泊以生信解惑。

8.  當對利貪著的時候會生惑,要多曉義以生信解惑。

9.  當對理昏暗的時候會生惑,要多研經以生信解惑。

10. 當對悶不解的時候會生惑,要多開朗以生信解惑。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弊病- 病態,弊端。
心者- 身之主。身者- 心之器。
惑- 疑惑,迷惑。(迷亂,迷惘)
    解:心裏的不明白,不了解,不清晰。

 

什麼是心之惑
利求己:一切好的,有利或功勞,名位等,只求自己可以得到。

害求人:相反,不好的,又無利無功,全歸別人。

順於此:一切順利,容易,簡單就要。
逆於彼:相反,艱難,難做就留給別人。

勤於始:開始時好勤力。
怠於終: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
反其貌露其容:原本嘴臉都好歡容,突然間反顏相向,變得好不友

              善,好不客氣。

求其安亂其心:只得表面做到妥當,實則內心是好亂。

 

廣成子仙翁:
心有所迷戀者,必有所惑。心有所執著,必有所惑之。心有所沉醉者,必有所惑之。惑之不解,難以釋化或造罪或造業。終久必沉疴,損德而墮落矣。心乃身之主,心有其惑不加排解,會導致行為之偏差,心志之暗晦,天性之泯滅,本靈無法光明顯耀,讓自己永遠的敗亂。

 

上元天官堯帝:
心即是靈,亦是人身一切之主宰,心之靈乃秉先天之所賦也,原本清純真靜,無有任何三污染,心靈綻放無比之光輝,故於人則無邪正明。

奈何降落凡塵,受塵宇利欲等之染,因而矇上一層難拭去之污穢。

 

上元天官堯帝:
讓人之靈,其陰影無以輝明,令人嘆息。


靈當要養其正,放其純明,使得本性有所依據。如果心無忌憚,則必暗晦,難以清性,然而人之心靈,當然受到環境,本身之學識,修養以及父母家庭,以及所接觸等種種之關係,導引出一個心靈有所差異。

 

如何去解惑

一.求道,修道

二.明因果

 

廣成子仙翁:
持己心於無迷,修己心於不墜
煉己心於不惑,可成就道德也。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