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用工,向靜中去求即可。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又云:「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不學無才,不靜無以成學」。
故傲慢者,則不能研精;急躁者,則不能理性。若向靜中求出之才,才德兼優,與世之文人,由文字中得者有別。何以故?明心見性後,一片佛心運事,一片佛理耳!
好好用工,向靜中去求即可。
華嚴經:
萬事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大道心德~ 皇母慈悲:
認真體味,世間是苦海,人生於苦海之中,若無善覺,一任其浮沉,則苦海無邊,難以自拔也。是故,富貴亦有富貴的苦惱,貧賤亦有貧賤的苦惱,惟有天上仙佛無有苦惱而快樂自在。
諸迷子若不信吾言,試看嬰兒十月胎滿,出生墜地就呱呱大哭不休,蓋已知墜落於苦海中之故也。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佛說:人類一切痛苦的起源,都源起於自己,因為執著於自己的慾望。只有捨棄慾望與執著解脫自己,我們才能得到永遠不變的心靈的平和。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淨空法師:
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要放下自己不好的習慣,凡是不足為別人做好榜樣的,通通要放下,給眾生做好樣子。
若能做到放下一切,心境寧靜,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又云:「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不學無才,不靜無以成學」。
省庵大師:
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當先,願立則眾生可渡,心發則佛道堪成。
玄奘大師:
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
故傲慢者,則不能研精;急躁者,則不能理性。
若向靜中求出之才,才德兼優,與世之文人,由文字中得者有別。
大學:
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何以故?明心見性後,一片佛心運事,一片佛理耳!
活佛老師慈悲:
放下執著的心 提起定下的心
放下浮燥的心 提起安靜的心
放下貪嗔的心 提起喜捨的心
放下不安的心 提起真誠的心
放下妄想的心 提起清靜的心
放下煩惱的心 提起智慧的心
放下自滿的心 提起謙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