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所以保養吾身之精氣神也,而保精養氣存神,總而言之,則曰守身,故曾子得一貫之道惟以守身為至,孟子養浩然之氣,惟知守身為大,守身方能修身,大學曰: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可見人人應當修身,而齊明盛服,非禮勿動,乃所以修身,則修身豈可不守身,守身豈可不保精養氣存神而守三皈五戒乎,蓋必守三皈而三家歸一,三華聚頂才能超乎三界之外,必守五戒,而五行歸中,五氣朝元才能不囿五行之中,如此方可了生死,倘三皈不真,五戒不全,尚流轉於三途五苦之內也,如何能了生死,故汝等今日求了生死,能守三皈五戒則可,不然怎麼修得成功呢?


三皈- 皈依佛、法、僧
五戒- 殺,盜,淫,妄,酒 


《孟子公孫丑》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


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離婁章句》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三家- 儒、道、釋

詩曰:
三教原來一理同
何須分別各西東
三花三寶三皈裏
五德五行五戒中


三花聚頂

煉精化氣(精滿不思淫)(修身)
練氣化神(氣滿不思食)(修心)
煉神還虛(神滿不思睡)(修性)


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


五行- 金、木、水、火、土  。

五氣指心(火)、肝(木)、肺(金)、腎(水)及脾(土)等身內五臟之氣


五氣朝元: 

心藏神,後天為識神,先天為禮,空於哀,則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氣朝元。 
肝藏魂,後天為遊魂,先天為仁,空於喜,則魂定,東方青帝之木氣朝元。 
脾藏意,後天為妄意,先天為信,空於慾,則意定,中央黃帝之土氣朝元。 
肺藏魄,後天為鬼魄,先天為義,空於怒,則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氣朝元。 
腎藏精,後天為濁精,先天為智,空於樂,則精定,北方黑帝之水氣朝元。

為何要守身
(一)守身是人基本應有的行為
(二)超生了死

      「我本不欲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然死期至。」


如何守身
(一)保養精氣神
      《大智度論‧卷十三》說妄語有十罪。一者口氣臭。二者善神遠之,非人得
      便。三者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語議,常不參與。五者常被誹謗,
      醜惡之聲周聞天下。六者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者常多憂愁。
      八者種誹謗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者若出世為人,常被誹謗
      。

        寡慾以養精
        寡言以養氣
        寡思以養神

(二)守三皈五戒
      三皈- 皈依佛、法、僧
      五戒- 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
      
      因果經說:今生多疾病,前身殺孽重。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

      三皈- 皈依佛、法、僧
      五戒- 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
      「萬惡淫為首。」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古人說: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正其義而不謀其利,
      明其道而不計其功。

      四分律說:酒有十過,三十六失。
      十過是:「一者顏色惡;二者少力;三者眼視不明;四者現瞋恚相;五者壞
              田業資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鬪訟;八者無名稱,惡名流布
              ;九者智慧減少;十者身壞命終,墮三惡道。

      一、僧團和合故。 
      二、接引僧眾故。
      三、調伏惡人故。  
      四、慚愧者能安樂故。
      五、沒有現世煩惱故。
      六、沒有未來煩惱故。
      七、能令不信者生信故。
      八、能令已信者增進故。
      九、能令正法久住故。
      十、能令清淨心不失故。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