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

興邦- 振興國家  若是- 像是
幾- 近似  喪邦- 喪失國家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予- 我  其言- 國君之言

莫予違- 倒裝語「莫違予」,沒有人敢違抗我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莫之違- 倒裝語「莫違之」,指國

 

慎言之重要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自)人。

 

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紮,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

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

 

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
「小子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

《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后稷- 周朝先祖,善於種植各種糧食,農作物,後人稱為穀神

金人- 銅鑄的人像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三緘- 封三重
慎言- 說話謹慎

 

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
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

伺- 察看

 

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
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毫末不紮,將尋斧柯。誠能慎之,
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

焰焰- 火苗

炎炎- 強烈的火光
涓涓- 細流 壅-堵塞
綿綿- 細微的線縷毫

末- 極微細(在這指幼苗)
紮- 拔除 尋- 用  斧柯- 斧頭柄

 

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


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

強梁者- 強悍,強橫之人

 

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執雌- 堅持柔道,不與人爭
持下- 保持謙卑低下

 

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踰- 超越  趨彼- 走向那方
或之- 或許到別處去  徙- 遷移

 

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示- 顯露 左- 下
人技- 在人前顯露自己的技能

 

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

「小子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斯文- 這篇文章
戰戰- 恐懼

兢兢- 戒慎

 

興喪之關鍵
卷四十七 政要論
故修脩身治國也,要莫大於節欲。
傳曰:「欲不可縱。」歷觀有家有國,其得之也,莫不階於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於奢侈。儉者節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欲者安。

脩- 修  得之- 取得成功
階- 憑藉  失之- 導致失敗

 

卷十七 漢書五
夫聖人以天下為度(鐸)者也 ,不以己私怒,傷天下之功

聖人- 指聖王

度- 思量

功- 公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先聖王之治天下,必先公,公則天下平。

 

卷二十八 吳志下
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津);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

臻- 到

周易 <> 曰: 謙亨。

 

卷四十三 說苑
無常安之國,無恒治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卷十七 漢書五
文王好仁,故仁興;得士而敬之,則士用,用之有禮義。

 

卷十 孔子家語
曾子曰:「敢問何謂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德,則下無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知節。此謂七教也。七教者,治民之本也。 齒-年長之人

 

卷十四 漢書二
(管)子曰:「倉廩(凜)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筦子- 管仲
倉廩- 貯藏米糧的倉庫
實- 充滿

 

大學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