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 是一切神的通稱,包括:觀音、關帝、黄大仙、天后、城
      隍爺 等等。
鑒察: 鑒別,察看。
毫髮不紊:極為精準,毫髮不差的意思
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世人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都有神明鑒察,依照每個人所造善業或者惡業,令其隨業受報,一點也不紊亂。
 
1.「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的的背景和意義
  崇拜和信奉神明是民間信仰的基本特色之一,也是中華民俗文
  化的重要組成。
  老祖宗有句古話:
  「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說世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
  心存敬畏,不要天良喪盡、壞事做絕,因為就在頭頂三尺的地
  方便有神明鑒察著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並根據每個人的行善
  或者作惡來斷定禍福因果。
 
  太上感應篇: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
  ,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
  盡則死。
 
  太上感應篇(續):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
  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節)上詣(藝)天曹,言人罪
  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2.「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對當今
    社會的影響
  中華文化語境習慣講究對仗(押韻對聯),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也被賦予了上文和下文的聯繫。
     (I)「萬事勸人休瞞昧 舉頭三尺有神明」
    (II)「頭頂三尺有神明 不畏人知畏己知」
   (III)「為人莫作虧心事 舉頭三尺有神明」
 
3.社會大眾對「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的信念
  每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否都會受到「神明監察」這個問題,如果
  諮詢一般社會大眾,一定會有不同的意見,有人會表示贊同,
  也有不少人會回答「信則有,不信則無」,及有部份完全不相
  信的無神論者。「信則有,不信則無」或者是不相信的理由是
  因為沒有見過。
  其實世間上有很多事物的存在人們不一定可以看見或聽聞,這
  是由於人們身體自身的機能限制,例如:人的耳朵聽覺只能響
  應20Hz – 20000Hz 的音頻;高過或低過這個頻段的聲音人類
  不能聽到的,但並不表示這些聲音不存在。
 
  人的視覺系統主要專注於可見光譜的同顏色的光,包括:
  藍光(400到500納米之間)、
  綠光(500到570納米之間)、
  黃光(570到590納米之間)和
  紅光(620到700納米之間)。
 
  在晴朗的日子,我們看到的太陽光通常是近似白色的混合光。
  儘管太陽光實際上是由各種波長的光組成的,除了有藍光、綠
  光、黃光和紅光之外,也包括了紫外光和紅外線。紫外光的電
  磁波波長是低於400納米、紅外線的電磁波波長則是高於700納
  米。所以紫外光和紅外線是超出可見光譜的範圍,我們的眼睛
  是不能看見。
 
  佛經教導我們若要證實一件事物的真確性,可以依照三個標準
  來衡量,這三個標準是:
    1.現量、
    2.比量、
    3.聖教量。
 
  多年前,聯合國曾經用世界著名的蓋洛普(Gallup poll) 民意
  測驗方法進行了一項調查,目標是調查近代 300位最著名的科
  學家是否相信神。其中除38位因無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計以外,
  其餘262位科學家中,信神者有242人,佔92.4%; 不信神者僅
  有20人,佔總數的7.6%。
 
  著名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說:
  「人類已知的是有限的一個圓,未知的是圓外的世界,是無限
  的。今天的科學只能證明某種物體的存在,而不能證明某種物
  體不存在。宇宙裏的每一星球都按照某一軌道運行無間,此種
  安排運行的力量就是神!」 
 
4.敬畏「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的理念是處世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應該存有敬畏神明之心。敬畏神明之心,是可以視
  為人高懸在頭頂的道德戒尺,是人揚善止惡的行為戒條。
 
  敬畏,不只是一種謙卑和修養,也是一種感恩和智慧。人心裏
  有了敬畏,就能在面對物慾誘惑時,有取有捨;在面對善惡抉
  擇時,有尺有度。朱熹云:「君子之心,常懷敬畏。」心存敬
  畏,慎獨修身,是君子的快活之本;目空一切,狂妄任性,是
  小人的取禍之門。
 
  北京同仁堂抱柱對聯: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5.明白「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後
  應如何做人處世
  如果希望在「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中獲得福報及避免禍臨就
  是須要「敬天信神,行善惜福」。
 
 《五箴》
 鞭策和勉勵自己持續實踐「敬天信神,從善惜福」的處世之道。
   1.立志箴、
   2.居敬箴、
   3.主靜箴、
   4.謹言箴、和
   5.有恆箴。
 
  《五箴》
  序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
  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繼是以往,人事日紛,德慧日損,下
  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僕以中
  才,而履安順,將欲刻苦而自振拔,諒哉!其難之歟!作五
  箴以自創云:
 
(1) 立志箴
    煌煌先哲,彼不猶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聰明福祿
    ,予我者厚哉!棄天而佚,是及凶災。積悔累千,其終也
    已!往者不可追,請從今始。荷道以躬,興之以言!一息
    尚存,永矢弗諼!
 
(2) 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實曰三才。儼恪(確)齊
    明,以凝女命。女之不莊,伐生戕(詳)性。誰人可慢?何
    事可弛?弛事者無成,慢人者反爾。縱彼不反,亦長吾驕
    。人則下女,天罰昭昭!
 
(3) 主靜箴
    齊宿日觀,天雞一鳴。萬籟俱息,但聞鐘聲。後有毒蛇,
    前有猛虎,神定不懾,誰敢予侮?豈伊避人?日對三軍。
    我慮則一,彼紛不紛。馳鶩(務)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
    矣,殆擾擾以終古。
 
(4) 謹言箴
    巧語悅人,自擾其身。閒言送日,亦攪女神。解人不夸,
    夸者不解。道聽途說,智笑愚駭(害)。駭(害)者終明,謂
    女賈欺。笑者鄙女,雖矢猶疑。尤悔既叢,銘以自攻。銘
    而復蹈,嗟(姐)女既耄(毛)。
 
(5) 有恆箴
    自吾識字,百歷及茲,二十有八載,則無一知。曩(浪)者
    所忻(因),閱時而鄙。故者既拋,新者旋徙。德業之不常
    ,是為物遷。爾之再食,曾未聞惑愆。黍黍(儲儲)之增,
    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馬走。
 
    「道之宗旨」是根據濟公老師的聖訓,由前人們彙編而成
    ,其中由第一到第六條是關於個人行為的規範,即:「敬
    天地、禮神明、孝父母、重師道、守信義、和鄉鄰」。
 
6. 總結: 
   《覺世真經》經文中的「神明鑒察  毫髮不紊」與中國老祖
     宗的古訓:「舉頭三尺有神明」是有相同意義,表示世人
     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喪盡、壞事
     做絕,因為就在頭頂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鑒察著每一個人
     的言行,並根據每個人的行善或者作惡來斷定禍福因果。
 
活佛師尊慈悲(節錄):
「為師今日提醒有心修道者,務必慎獨修身,奉守道德生活規範。於道場上誠遵佛規,行為端莊穩重,待人接物坦誠無偽、互相敬重。俗曰:「敬人者,人恆敬之。」切莫因爾不實之行為,誤人誤己。修道受爾影響,造成因果業愆,如影隨形,神明監察,善惡賞罰分明,絲毫不爽! 積善立德,天報以福,光前裕後矣! 願諸生行為規範嚴謹修身,將貪、瞋、癡、愛、慢、疑一律剷除,不存有絲毫妄念,才能將天道修成圓滿。」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