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飲水要思念水的源頭,即勸人不要忘記人的恩惠
 
為何要飲水思源
一)不忘本
  即不忘恩
 
    1)感謝天恩
       南極仙翁慈訓:
       大開普渡雨霖甘露,天生萬物以養生民,
       天賦人類靈明妙性,天降至道原人歸根。
 
       何謂天恩?
       自從寅會生人以後,老娘唯皇胎兒女們在世間遭受痛苦,
       屢次派遣聖仙佛分別世。
       伏羲氏畫八卦、造書契;
       神農氏嘗百草、辨藥性;
       軒轅氏造舟車、製衣冠;
       倉頡文字;
       周公制禮作樂、文物大備,
       已把世界治理完整,食衣住行一應俱全。
 
       自古道統傳承至今,以至未後一著,天垂金線,明師臨凡
       ,大開普渡。此時因為人心不善造成浩劫遍地,三災八難
       四起。上天皇母深恐我們這些兒女毁於大劫之中,把自古
       不輕傳的大道普降世間。只要有心向善,不論士農工商皆
       可得道。只要肯好好修持,都能了脫生死之苦。不僅自己
       得救,父母祖先也能跳脫輪迴之苦。共安樂,此所謂一子
       成道七祖蔭。
 
    2)感謝地恩
       生長萬物年祚,豐富,承載萬物,長養萬物。
 
    3)感謝師恩
       遵荷天命渡三曹,師承恩澤濟英豪,恩浩德沐,擔罪為徒
       。
       三曹:上渡氣天仙
             中渡善男信女
             下渡幽冥鬼魂
 
       老師慈悲:
       退不去,退不去,回天見申無詞對,
       非徒累,是師罪,教導無方理不趨……
 
       民國十九年1930年,師尊師母一同拜領天命,擔負起普渡
       三曹之重任。師尊師母領命後,到處開荒下種,歷盡千辛
       萬苦,飽受雨霜風雪,受盡各種魔難,櫛風沐雨,披星戴
       月,走遍大江南北。
       後來師尊積勞成疾,一代名師在民國三十六年中秋,師尊
       歸天墓址坑州西湖南屏山麓靈園安葬。
       天命轉至師母身上,由師母繼承普渡收圓的責任。
 
    4)感謝師母
       春暉廣佈,擔過為徒自囚餘生,頂劫救世形容師長教育之
       功,如春風般影響深遠。  
       師母民國四十四年抵台灣,後來才知徒兒辦道好艱難困苦
       ,亦因官考,徒兒受到迫害,道場被勒禁傳道,師母好痛
       心,不忍心徒兒受苦,更加不忍心見到好難建立的道場,
       毁於一旦。好難過地說:[既然他們要關,就關我好了,
       不要關我的徒弟,既然他們要折磨,就折磨我好了,不要
       折磨我的徒弟。]師母晚年中風不良於行。一生辦道鞠躬
       盡瘁,於民國六十四年與世長辭,人間壽八十一歲,葬於
       桃園大溪鄉,老申册封師母為中華聖母。
 
    5)感謝父母
       生我照顧,不辭勞苦;生育、養育、教育。
 
    6)感謝前人
       操持道務,栽培解悟、開荒佈道、引導後學、成德達材。
       我們敬愛的前人,為了繼承師尊、師母與老前人的天命,
       以天下為廣居,忍辱負重,勞心勞力。為了怕我們後學迷
       失在名利的慾海之中,不辭辛勞,周遊世界各地,到處開
       荒,開班成全。
 
       即使在荒蕪的地方,也不輕言放棄。前人的心願,[哪裡
       有需要,哪裡就有我。]那種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
       得離苦,大慈大悲的精神,真是令人動容。為了我們後學
       ,能成德達材。每每舉辦人才培訓班、辦事員班、道親班
       、壇主班、講師班。這無非要造就我們成為道場的棟樑,
       成為全方位的人才。前人的慈悲,身為後學的我們更要懂
       得珍惜,好好來修道辦道,方不負人的一番苦心栽培。所
       以我們要飲水思源不忘本。
 
    7)感謝引保
       金線接住,保我超俗;引進擔保, 循循善語。
 
    8)感謝國恩
       保我疆土,仁愛政施;設官往事,保護萬民。
 
    9)盛謝大眾
       互相幫助,匡危邦扶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俗云:
       渴水莫忘掘井人
 
   10)感謝仙佛
       暗中庇護,顯化批書;仙佛本是師之長,
       修道惟賴佛助道;諸佛搭幫,慈悲顯化。
 
 
二)尊德性-尊敬自性五常德
    五常德:仁義禮智信
    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呂純陽祖師白話註解:
    本節所謂的「君子」是指成德的君子。
    何謂成德呢﹖所謂成德,也就是指遵循自性中的五常之德,
    而自修於內,並實行於外,也就是說成就五常之德,如此稱
    為成德。然而要做到尊五常之德性,必須從學問這一方面去
    進行。什麼叫做學問呢﹖一般人會以為讀一讀書就是做學問
    ,其實並不只是如此。所謂學問,就要如同舜一般的「好問
     」。
 
    然而究竟要問誰﹖問什麼呢﹖首先必須捫心自問:問問自己
    為何來到人間走這一遭﹖問問自己到人間來,身負什麼樣的
    職責﹖問問自己是否能夠體察自性﹖問問自己是否找到自心
    的本源﹖如果還沒找到自心的本源,就必須請問天道明師指
    授本源之所在。然後再探索學庸聖書所闡述的格物、致知,
    恪守、奉行其中的綱領條目而不懈怠。如此才能達到覺悟自
    性圓明,進而方得以遵循自性中的五德,
 
    並加以發揚光大  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
    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所謂
    道,即是自性中所具備的五常之德。身體的言行舉止,如果
    背離了五常之德,那麼也就是心和性互相背離。一旦心、性
    互相背離,那麼也就迷失了自性原來純真的面目了。所以身
    、心都不能有一點點的時間背離了五常之德;背離了五常之
    德,也就無道了,
 
    既然無正道可資遵行,那麼也就沒有倫常可言;一個沒有倫
    常的人,在人道上都已經無法容忍了,更何況是森嚴的天道
    呢﹖所以覺性、率性乃是人生當前唯一重要的事務,千萬不
    可忽然前進,卻又突然停頓不前,而使得靈性自取墮落。必
    須以這虛無的自性來自我耕耘,戰戰兢兢的自我把握,在隱
    微之處,謹慎的防範,以免心物萌動,在動機之時,遏制邪
    惡之意念的產生。使本性恢復到純潔無瑕疪的境界,
 
    那麼自然就能與真理相通了。真理相通便會尊重自性五常德
    ,便能飲水思源,「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的原因,並不是
    因為怕別人看到,而是怕違背真理;「恐懼乎其所不聞」的
    原因,也不是因為怕別人聽到,而是怕背離了真理。這是由
    於修道的君子所修持的即是真理,所以他所戒慎、恐懼的也
    是真理。然而小人所戒慎、恐懼的則是怕別人看到、聽到自
    己的缺失,反而不怕真理的監視、監聽。因而,所謂君子和
    所謂小人的區別,就可以由此分辨了。
 
三)性自然一天性自然,所以便會飲水思源   
    孝經:父子之道,天性也。 🌈
    天下做父親的,一定愛他們的兒子,天下做兒子的,一定愛
    他們的父親,父子之愛,是天生的孝順父母不用學不用教,
    天性自然就會孝順父母,飲水思源,唔會忘本。
 
    弟子規: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不問父母慈不慈 只問自己孝不孝
 
    孟夫子:
    惻忍之心。人皆有之,無惻忍之心。非人也。
 
如何能做到飲水思源?
一)報親恩
    報答父母養育劬勞知恩,便能做到飲水思源,不忘
    本
    「孝誥中卷」呂純陽祖師曰:
      故天地生人。父母生子。人本於父母。
      即本於天地。人無孝。則何以為人。
      余今為世人說孝。
      夫孝有十:曰承顏。承顏者。父母有笑容則喜。有慍色則
      懼。己有喜。當父母之前則增。己有怒。當父母之前則消
      。無喜無怒。父母見之不堪。有喜有怒。父母見之亦不常
      。惟婉容悅色。言笑依依。始可謂之承顏。
 
     二曰順令。順令者。父母欲之東。己不可強之西。父母欲之
     南。己不可強之北。父母欲賞一人。己不可曰不賞。欲罰一
     人。己不可曰不罰。惟適其意。行其願。養志無違。始可謂
     順令。
 
     三曰寬心。寬心者。父母於日用則心謀之。於禍患則心防之
     。於子之不肖則心恥之。於子之疾病則心憂之。惟不以日月
     累其心。禍患恐其心。不肖勞其心。疾病虞其心。泰然自適
     。優遊無礙。始可謂之寬心。
 
     四曰敬身。敬身者。言動視聽之非。俱足辱親令名。舟車飲
     食之損。俱足虧親全體。惟口無妄言。行無妄動。立無妄視
     。坐無妄聽。車而恐墜。舟而恐覆。飲而恐醉。食而恐傷。
     始可謂之敬身。
 
     五曰善養。善養者。天未寒。撫父母之背。曰。得無寒。寒
     則添衣。時未饑。進父母之前。曰。得無饑。饑則進食。己
     雖短褐。必備裘葛。己雖藜藿。親必極滋味。始可謂之善養
     。
 
     六曰繼美。繼美者。親用一人。己不敢改之。親行一事。己
     不敢更之。親遺一業。己不敢變之。親留一言。己不敢忘之
     。侍親之人愈厚。視親之事愈重。守親之業愈謹。記親之言
     愈深。始可謂之繼美。
 
     七曰格非。格非者。君之過可以犯顏敢諍。親之過不可以直
     言明辨。君以義合。親以恩合。親有大過。惟積以誠意。動
     以至情。婉言不從。繼以號哭。天性之間。必有動者。始可
     謂之格非。
 
     八曰調疾。調疾者。父母有恙。請明醫。慎風寒。躬親湯藥
     。嘗飲食。衣不解帶。夜不成寢。食不知味。久而耐煩。愈
     而心樂。始可謂之調疾
 
     九曰盡哀。盡哀者。父母之恩。百年莫報。父母之終。千秋
     永別。臨沒而淚流血。心如裂。含斂而聲如塞。容如墨。送
     喪而往如慕。返如疑。水漿不入於口。苫塊不離於身。音樂
     不聞於耳。笑談不見於齒。自三日三月。至於三年。哀於禮
     有節。哀於心不忘。始可謂之盡哀。
 
     十曰追思。追思者。春而奠。秋而祀。生而哭。忌而泣。節
     而哀。時而獻。廟而新。墳而掃。睹風木而興悲。觀白雲而
     長往。執遺器而悽愴。讀遺書而徬徨。始可謂之追思。此謂
     之十孝。無處不宜孝。無時不宜孝。無事不宜孝。無人不宜
     孝。孝生於心。難以言盡。說此十孝。以勸世人。當知水源
     木根。屋柱山腳。天地本於氣。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本於
     天地。人本於父母矣。
 
二)勤助道一勤力助道,共撐法船,報天恩。
    仙佛慈訓:
    「天恩師德浩無邊,感恩應當誠表前,
      上天恩懷豈報盡,量力行功志誠虔。」
 
    常言道,懂得感恩的人,才知道感恩圖報。如何感恩回報?
    在道務上要盡心盡力,很虔誠的為道奉獻自己一點心力,捨
    己為眾,學習諸佛菩薩犧牲的精神。
 
    南海古佛慈悲:
    我們修道沒有捷徑,只有兩個字『犧牲』
    只要肯為道來犧牲奉獻者,定能成道
 
    院長大人慈悲:
    「報答天恩最好的方法,就是濟世渡眾。
      報答師恩母德最好的方法,就是栽培下一代。」
      勤行三施財施 法施 無畏施,代天宣化,抱道奉行,多渡
      人,報答上天降道之恩,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便能飲水
      思源
 
三)復天性一回復天性,便能做到飲水思源
    論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仙佛慈訓:
    感謝天恩師德,如果上天老母不開恩、天道不降世、祖師沒
    來掌天盤、師尊師母沒來領天命,來普渡三曹。我們是不是
    永遠只是個凡夫俗子、地獄中人。今天欣逢上天慈悲將大道
    送至門前,可說得來全不費工夫,此乃天恩浩大,師尊師母
    的大恩大德。為救我們的靈性及眾生的九玄七祖,受盡一切
    考驗、折磨,包括我們的前人也一樣。身為天道弟子的我們
    ,應該要契天恩讚師德,徹底認真的改正自己來捨己為眾。
    以天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立愿了愿,照愿而行,尊師
    重道,以報天恩師德才不愧。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