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上升,由下而上,向上攀,升登高之意。
降:下降,從上落下,下墜之意。
上升與下降是在於自己一念的抉擇,而身體的行為,
是聽命於我們的心識意念,故說一念定升降。




升是成功的開始,降會下墮致失敗。
一、我會畫畫
二、我會寫稿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我有一隻可愛的小貓
五、上帝這麼愛我 還有…
我只看我所擁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聖經: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
似是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
古人云: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無德禪師:
我說的兩隻鷲,就是你時常要警戒的眼晴-非禮勿視
兩隻鹿,是你需要把持的雙腳,使他不要走罪惡的道路-非禮勿行
無德禪師:
兩隻鷹,是你的雙手,要讓他經常工作,善盡自己的責任-非禮勿動
我說的一條蟲,就是你的舌頭,你應該緊緊的束著-非禮勿言
無德禪師:
這隻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與個人主義-非禮勿想
這個病人,就是指你的身體,希望你不要讓它陷於罪惡。
星雲大師:
生命的升降,都在自己所作所為…我們在世間上,隨着時移世易,生命的升降價值不一,我們要上升嗎?上升有上升的因緣,
我們害怕下降嗎?你造作了下降的因,自然會有下降的果報,生命的升降都在自己的所作所為。
如何提升個人價值,提升個人自信呢﹖
一、自知才可明白分寸
二、自重才可不受誘惑
三、自立才可自主生存
四、自信才可灑脫自在
三寶即佛、法、僧
「佛」即教主
「法」即教理
「僧」即教師
四聖諦
苦—迷的果,即苦果
集—迷的因,即苦因 世間的因果
滅—悟的果,即樂果
道—悟的因,即樂因 出世間的因果
呂祖仙師降:
辨升降,學道之人,能分清濁,則知陰陽,而識黑白,判是非,至此關頭,則開超隨自辨矣。夫天道無親,唯與善人,升降之關頭,也就在善與不善而已。
善者超升,惡者墮落,此乃天地不移之常理也。修道者,辨此關頭而棄惡從善,則能以孝為萬行之先,戒淫以斷萬惡之首。如此即超向上升之路矣。
何以言之,惡者濁也,下沉之象,善者清也,上浮之象。故善升惡降,分判之門。唯在善惡兩個關頭,亦唯由人心自選之而已。
地藏菩薩 滅定業真言:
唵 缽囉 末鄰陀寧娑婆訶
一、 立志向
觀音菩薩慈訓:
如果你只是修道,甚麼事也不學,也不精進,那麼你那一夥
道心,很難持之以恒,不要小看人帶業修行。甚麼時候業力
現前都很難說,所以為甚麼要你們及時趕快行功了愿。
現在災劫那麼多,這是給世人一個警惕。所以要去反省,為
甚麼會有災劫,人心變了,人心造罪太多了,所以你藉着三
期普渡道救渡這天下的眾生,望你擁有道,辦了道,更應該
精極去推倡,這才是你要盡的本份,不要再貪戀紅塵。
二、反省
活佛師尊慈悲:
一個真修道人與一般世俗人在一起的時候,所展現出來的是
「不凡的氣質」。你是一個有德,風度翩翩的儒者,論眼光
,氣度,胸懷都超越一般人。
這樣的你,眾生自然被你攝受,你以身示道,不須講太多道
理,眾生就對你有信心,跟你來修。
語云:
大道修來有易難,
也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積功修德性,
定有群魔作障緣。
有云:
鳥欲高飛先展翅,
人欲上達必修己。
八省:值著省察自己,提升自己的修持
一、省己說話不當 二、省己行為不正
三、省己存心不良 四、省己思想不純
五、省己待人不公 六、省己事親不孝
七、省己對上不敬 八、省己憤世不平
師尊慈悲:
君子自强無自棄,盡己一分功果圓,
不分厚薄只論志,信心不改定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