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 天性自然流露的良好品行
來 – 得來
不易– 不容易
德來不易–建立良好品德不易
語云 : 求道求德 請入聖賢門
貪名貪利 勿來佛堂地
(一) 聖者先機而發 – 萬眾歸心
(二) 賢者見機而作–為他人著想
書經: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三) 愚者失機而悔–悔不當初
- 行事錯亂則損德
- 言語錯亂則敗德
道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德是我們的本然行為
至於怎樣才能常保此面目?
怎樣才能充實此行為?
這就是我們修道立德的問題。
活佛師尊慈悲:
一個修道人的天賦不管有多豐富,外在與內在的資質如何豐美;如果沒有把本身的德行,推及到他人的身上,發生了熱力,再由他人的熱力,照射到自己的本身上,則不能發覺「德」的實質價值。
(一) 學以成德
語云:君子不學 不成其德
自願學 甘願磨 學習雕琢 接受磨煉
菜根譚: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副爐鎚,能受其鍛鍊,
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鍊,則身心交損。
常云:德不廣,不能使人來;
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二) 把握當下
古人云:必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觸忤
斯能為人所不能為之事功
假如沒有夜晚 看不到天上星辰
若是沒有歷煉 驗不出修道火候
(三) 建德若偷
建立品德的人,事必求其至,
功必造其成,不過他的建樹,
都在無為中進行,不沽名釣譽
的求人知,不願人之稱讚榮寵,
就像偷偷摸摸的樣子。
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活佛師尊慈悲: 修德為名其義重 字雖易兮甚難行
首除我執我見在 行行重行不計辛
再而渡眾出心力 豈是馬虎了事行
種種事緣盡己作 德性流露人人親
好自參其奧義在 知行合一實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