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此班之態度
反問:修道為何?為何修道?
反省 謙虛 誠敬 認真
發心 立愿 去我相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
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

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何謂心性修持?
心-人心 血心 
性-天性
修-改也 平治也
持-行持 持守 持久也

心性修持之重要 心性修持=道功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人心不死 道心不生
不思善 不思惡
何謂道 何謂非道
中庸: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 非道也
 
何謂妄心、妄念?
 
直心是道場 直心是淨土
何謂妄心、妄念?
 
 
親愛 傲惰 哀矜 賤惡
 
 
活佛恩師慈悲:
心動原多由物牽,意馬奔馳逐外緣
常言修道拴意馬,究竟有幾用功虔
七情內發亂性主,六慾熏心昧本然
得一為大徒皆曉,何以未如英雄堅
心繫意縛煩惱聚,未能洒脫活潑存
有一事境現於目,繼而動心把念牽
 
定靜功夫賴存養,未可懈怠放鬆焉
要知修行真功建,草率馬虎難成賢
故以立德為首要,目標主見勿移遷
定心乃由戒入手,止觀方能心不牽
四勿乃是基本要,好好行持見功焉
師言一段由徒驗,實行方知非渺焉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心性修持之重要
清靜經: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六祖:菩提自性 本來清靜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心性修持之重要
•心平氣和
•少煩惱
•心清靜
•修養好
•耐煩耐性
•少是非
 
 
 六祖: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金剛經:
須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
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孟子:
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修行人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論語.里仁》「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