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篇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爾所謂達者- 你所說的達是什麼?

 

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在邦必聞- 在鄉邦名譽使人知曉
在家必聞- 在家族名譽得人知曉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是聞也-是名譽顯揚
非達也-不是德行通達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夫達也者,所以通達
質直而好義,質樸不虛偽,正直無私心,行事好道義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察言而觀色- 審察言說,觀人顏色
慮以下人- 思慮不如別人
         (對人謙恭禮敬,願居人之下)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在邦必達- 德性通達在國邦一定得人民愛敬

在家必達-德性道達在家族必得尊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夫聞也者- 重名譽的人

色取仁而行違-表面裝仁德,但行為卻違背仁義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居之不疑- 自以為仁德,對自己行為沒有疑惑;

朱熹夫子云:自以為是,而無所忌憚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在邦必聞- 專務虛名的人在國邦能使人曉得

在家必聞- 專務虛名的人在家鄉能使人曉得

 

達者- 達觀- 通權達變
就是能通達事理、真理,逆來順受,不被外力所矇蔽、所迷惑。做任何事情都要樂觀豁達,並且能夠深入事理,瞭解清楚。當逆境來臨時,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當困難來臨時,能夠勇敢接受挑戰,並且面對困難能去解決。

 

秦朝李斯在小篆解釋~達
「達」字,從「辵」,「99
本義解作,行不相遇,各行其道,互不相阻,即「大通」之意,其義為:德行實務通達。

 

達- 通也,通達,通達事理,對事理認識得透徹,

達- 德明圓通,才德備至,

 

朱熹夫子云:達者,德孚於人,而行無不得之謂。

 

謙遜待人,心存謙卑

易經謙卦云: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史記樂書云:君子以謙退為禮。

 

語云 :
得意時驕傲很容易
得意時謙虛卻很難

謙—敬也、讓也、卑遜也、
卑—低下之意

 

朱熹曰:
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止乎內而順乎外,謙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於其下,謙之象也。

 

道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活佛師尊 :
謙謙君子和睦親 恭而敬之學道人

 

直道而行,執本守質

 

維摩詰經曰:
直心就是道場,無虛假故。

 

古人云:
逃境安心,無有是處,
用心安心,本心始現。

 

嚴經有云:
一切眾生自無始以來,生死相續,只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心地經云:
三界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心者,沉淪生死。

 

重仁好義,觀言察色

 

朱熹夫子云:
鄰、猶親也,德不孤立,必有類應,故有德者,必有鄰也。

 

孟子對勾踐曰:
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勾踐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孟子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真我樸實無飾
行道正直無私
所為皆合仁義
故達兼善天下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