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慈心三昧(晚)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慈心-是予樂之心,給予眾生快樂,樂即離苦。意思是帶給眾生種種身心

     快樂,包括說話和所做的行為。像是:寒時得衣,熱時得清涼,饑

     渴得飲食,貧賤得富貴,累極時得休息等。所做的都是想能給人歡

     喜、希望、光明。

 

三昩-又名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是止息一切妄想雜念,使心神平靜把

     心安住於本心,而內心不散亂的意思。

 

 

慈心三昩-即是要專心致力於慈心,觀想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喜樂。我們要

         去除妄念雜慮,遠離瞋恚怨憎的念頭,專致於慈心,而永不改

         變。慈心三昩是大乘菩薩修慈悲行的根本。這亦是修道人憐憫

         眾生、關懷眾生應有的態度。

      

修慈心三昩的好處

.內心平和

    平靜祥和,並不是要向外追求,而是要向心內尋,只有去除妄想執著

    ,就會見到自己本來清淨的自性。平靜祥和的感覺,能讓人即使身處

    逆境,也能保持內心的清靜。寧靜的真諦就是這樣。

 

.慈心無量

    佛說八大人覺經中的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

    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何能修慈心三昩 ?

.戒殺茹素

    戒殺:不殺害一切有情眾生

    茹素:就是戒食五葷、三厭。

 

      五葷:又稱五辛指的是蔥、蒜、韭、薤(蕎頭)、興蕖(煙草)。 

    三厭:天厭、地厭、水厭。   

    天厭-天上飛的飛禽,        

    地厭-地上的動物(豬牛羊   

    水厭-水族的魚蝦蟹。
 

    活佛師尊慈悲:

    茹素是人的本份,人吃素是應該的。素食是不再造殺生的因,修道就

    是要了結因果,如果繼續再造下殺生的因,那麼與眾生的仇愈結愈深

    ,就無法超生了死。

 

   「六道輪迴苦,孫子娶祖母;    

     牛羊為上座,六親鍋內煮。」

  

    孟子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彌勒祖師慈悲:

    「寧可自己殺身破眼目,受種種痛苦,也不忍食眾生肉!願我生生世

    世不起殺想,常不食肉,而入慈心三昩,直到成佛,永遠守住不食肉

    戒!」

 

.熱愛眾生

    眾生- 一般以無明煩惱所覆蓋,流轉生死者為眾生。

           願意為眾生奉獻自身的所有。

           無論何時何地也樂意為眾生付出,不離不棄就是熱愛眾生。

 

    "心裡的觀音"歌詞:(有一段) ...浮沉在世間苦海的眾生,輪迴萬劫

     千身,沒法主宰生死,虛花假境裡,造孽無窮萬載遺憾。...

         

    星雲大師在話緣錄:    

    「我修行是一份對眾生的愛,因為有愛,所以對一切人事物都可以原

      諒。」

      

       經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華嚴經

     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正等正覺。」

 

     古德云 :「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jpg

 

慈心

仁慈心 愛心 予樂之心,意思是帶給眾生種種身心快樂、話語和所做所為。像是:寒時得衣,熱時得涼,饑渴得飲食,貧賤得富貴,行極時得休息等。所作所為一切能「給人歡喜、希望、光明」。

 

三昧

華譯正定,即離諸邪念,把心安住於一處,而內心不散亂的意思。

 

修慈心三昧的重要

一、修慈心,內心安穩

    修行慈心,慈悲心自然流露,內心不起嗔恚,也不起嫉妒,所以內心

    安穩。

 

二、修行慈心,能與人和諧

    能修持慈心三昧的人 可以得到內心平和安穩,沒有爭鬥不會製造戰

    爭,不會攪出人禍 ,不會有仇殺,去到任何地方,都能時常與人和

    諧相處。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

                      我、騙 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

            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又問:「此外還有什麼處的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

    拾得就告訴他:「我曾經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來

 

    偈曰: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如何能修慈心三昧?

一、修行慈心要戒殺茹素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仙人偈曰﹕

    寧當然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啖肉食眾生,

    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

 

二、饒益眾生是慈心

    華嚴經修慈心記載

    彌勒祖師,由於累劫以來,勤於修持慈心三昧,故於釋迦牟尼佛座下

    出家後,亦曾向佛問過:「世尊!菩薩行者,當如何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法中,不費什麼工夫,即能得到內心安樂無倦,得以速證廣大

    佛法? 」

 

    佛說:

    善哉!彌勒!汝具慈心,能代眾生問這麼好的問題,我即教汝等如何

    修慈心三昧:若有菩薩,為求菩提,而修諸行,願常內心安樂者,應

    修慈心,以自調伏;盡未來際,內心常住安樂,並能除滅一切眾生無

    始之業障。

 

    凡修學慈心之人,若有眾生,來其處所,行違逆、迫害之事,修行慈

    心三昧之人,當以智慧深自觀察:往昔我於彼人處,作重業障,令其

    受苦;是以今日業果成熟,來至我所,惱我、亂我、障我菩提。   

 

    如果我於此人處,不生歡喜心,那麼於其他一切的眾生處,又如何能

    行饒益之事呢?無始以來,眾生在生死輪迴中,多以恩怨、愛憎交

    ,而累世牽扯纏繞,無有出期。今日若於此眾生,不生憐憫,那麼

    其他眾生處,亦當如此。

 

    是故菩薩行者,當於一切眾生處,普行饒益;因此應當修習慈心,念

    念行慈。故菩薩行者,應修習慈愍之心,永離瞋恚怨結,視一切眾生

    平等、並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