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 - 約束自己的私慾
復 - 歸於,恢復
禮 - 禮者理也
皇母慈悲 : 人心澆薄道難全,
禮教淪亡隨水捐,
日月迷濛大地暗,
乾坤好似倒頭懸.
(一) 不妄為
活佛恩師:一直跟你們說克己復禮,也許聽起來很了解,但是,"克"是克什麼?就是克你們的慾念,貪妄,雜念,克你們的六根,不要出六門而染六塵,入十八層地獄,要克除我執,我見,我相.而"禮就是心,你心愈虛,愈低,愈下,愈謙,才能如同大海納百川,如虛空包涵著萬事萬物, 才容得下任何,若是我們的心不廣闊,一粒沙子也容不下,哪有理天這樣的? 哪有天堂這樣的?沒有!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慾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皇母慈悲: 貪嗔痴愛昧靈根,
任性胡為造孽深,
殺盜邪淫無不作,
世風至此已難聞.
心有所貪慾而性僻焉
心有所嗔忿而性塞焉
心有所痴奢而性盪焉
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
(一) 不離道
院長大人慈悲 :
君子之道本乎中,以成己成人,達己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修身之本,內則克己,主敬存誠,外則復禮,動靜合宜,再則處人接物,通權達變,不凝於物,不囿於氣,不拘於欲,不障於情,為人若此,庶幾無大過矣.
(一) 守身德
活佛恩師慈悲: 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又云: 一言不正,可啟萬人之譏;
一行不正,可引萬人之責;
一身不正,可惹萬人之厭.
師母大人云: 待人以禮,
律己以嚴.
中正 - 律己
圓融 - 待人以禮
[論語]
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問仁:“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顏淵曰: "回雖不敏,
請事斯語矣."
四 非 = 罪
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修道戒條:富貴莫羨,貧窮莫怨,非分莫作,殺生莫多,
淫念莫萌,立身莫歪,待人莫刻,天理莫違.
孔夫子: 欲修其身,
先正其心.
(二) 守心德
詩云: 三點如星樣,橫鈎似月斜,
披毛從此出,作佛也由他.
詩云: 古人制鏡留至今,
人人錯用照外身,
可惜不知鏡用意,
悟行雙修聖賢人.
三心 : 過去心
現在心
未來心
四相 :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六祖云: 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不善心,嫉妒心,
狂妄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
活佛恩師慈悲:
品格乃修士之首要的功夫天道本無形象,以人顯象.修道者若人格高尚,必獲大眾之尊敬和認同.修士能認識己身即道之代表,個人之良莠,會直接,間接影響道的形象.若每個人皆能確實改毛病,去脾氣,謙恭有禮,低心下氣,培養出高尚的人格,必使人人敬佩,而引為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