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心四不足
「漢武為帝欲為仙
彭祖八百求延壽
嫦娥照鏡嫌貌醜
石崇萬貫苦無錢」
知足
知足:知道滿足、珍惜當下、安於現狀。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惟慧是業。
凡夫—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菩薩—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知足的好處
如何能做到知足?
1)不要攀比
2) 接受命運
3)懂得知足
老子《道德經》常足章第46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道德經》盡己章第33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知足者富(富者足智)
吳前人在老子義疏註書講解:這知足與不知足的關鍵~乃是內心一念之控制與馳放。 所謂「私慾淨盡,天理流行」,「天理流行,私慾不生」即是這個道理。
心→理—知足…… 理勝於欲。
心→欲—不知足…… 欲勝於理。
「事能知足心常泰,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 曉得,知道,了解
足: 足夠,滿足,富足
知足: 知道滿足,心滿意足
口: 靈性,良心
矢: 正直
止: 止於至善
語云: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老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知足的好處
(一)知足者樂
•知足者,貧亦常樂,少煩惱, 不知足者,富亦憂
•人生在世幾十年,總為生活不得閒,心寬無欲常自在,知足常樂笑顏開
知足的好處
(一)知足者樂
(二)知足者富
知足者富,真正的財富是知足,
知足安份,珍惜現在所拥有
平生修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
知足的好處
(一)知足者樂
(二)知足者富
(三)知足者和
•知足者,不與人爭奪
•少是非,少爭鬥,人緣好
•家庭和樂,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如何能做到知足
(一)明因果
力克明哲 (Nick Vujicic):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着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如何能做到知足
(一)明因果
(二)不比較
語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良田萬頃,日食升合
如何能做到知足
(一)明因果
(二)不比較
(三)多感恩
有一顆感恩心, 你會更知足
有一顆因果心, 你會更積善
有一顆不貪心, 你會更快樂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
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詩云: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
回頭又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不知足歌>
終日忙忙只為飢,才得飽來便思衣。
衣食兩般俱豐足,又想面容美貌妻。
娶得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難支。
買得田園千萬頃,想無官職被人欺。
六品七品猶嫌小,三品四品又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時。
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年無死期。
種種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帳歸。
私慾貪求為一切苦惱之源。
妄念一生神則遷,神遷六賊擾心田;
心田一亂身無主,六道輪迴在眼前。
詩云:苦惱由來貪慾多,為名為利動干戈;
若能知足可常樂,百病不生氣血和。
詩云:人生盡有福,人苦不知足。
思量事累苦,閒靜便是福。
思量患難苦,平安就是福。
思量挑擔苦,步行便是福。
詩云:他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
回頭又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常持知足之心,敬謝之心,必可培養
樂觀的心境,安貧樂道矣。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