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 - 正覺
智 - 智慧
 
菩提智 - 
正就是至高無上,不偏不倚。
覺就是悟澈虛無,破除煩惱諸惑,
從而得到大智大慧,是謂菩提智。
 
甚麼是菩提智?
《悟道詩》: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甚麼是菩提智?
六祖惠能大師: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甚麼是菩提智?
六祖壇經: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波羅提尊者說:
「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
  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
 
《華嚴經》:
「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
 
禪宗:
「迷即眾生,覺即菩提」
 
菩提智的重要
1)明真辨假
   神秀禪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詩云:
   肉字本是兩個人 迷人不知大口吞
   吃它半斤還八兩 算來還是人吃人
 
   皇母訓子十誡-第四誡
   真真假假假假真  真假悟透定超塵
   塵凡立功廣宣化  化世歸根同求真
   四誡告原佛子修真為強 
   這紅塵是苦海波濤茫茫
   人生世如蜉蝣朝生暮喪 
   有那個能脫得五殿閻王
 
   終日裏苦勞碌南奔北闖 
   又好比是牛馬來奔荒場
   數十年之光景生老病喪 
   千般景萬般事花露草霜
   爭名利圖富貴生死流浪 
   貪嬌妻戀愛子大夢一場
 
   論紅塵淒涼世苦不可講 
   有七情合六慾迷住兒郎
   爾九祖在輪迴日夜盼望 
   盼爾等行功德超脫汪洋
   一念差墜下去不算怎樣 
   連累了上祖先痛哭黃泉
   壓陰山六萬年何等苦狀
 
   等下元遇普渡再登慈航
   如若是那時節佳期趕上 
   能否知轉人身得求玄黃
   總不如趁今時西天速往 
   醒迷途隨母我返回瑤邦
   批至此稍靜坐再把壇上  
   止檨管訓中意再參再詳  停
 
2)破煩惱惑
   「煩惱障」即三惑中之「見思惑」,
   見惑:謂見解上之迷惑顛倒(身見等種種惡見),
   思惑:及情感上之迷惑顛倒(貪、瞋、癡等)。
   「心隨境轉」變成「境隨心轉」。
   一切唯心造,煩惱即菩提。
 
如何發揮菩提智?
1)滅除妄心
   何謂妄心?
   煩惱心 執著心 分別心 計較心 猜疑心 
   我相心 妒忌心 是非心 貪心 等等.....
 
   太上老君《清淨經》上說: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
     常清淨矣。」
 
   「侵害如賊,覺賊無能」
 
   傅大士所說: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2)不住三心 
   楞嚴經:
   三際求心心不有,心不有處妄念無,
   妄原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3)懂得放下
   南海古佛慈悲:
   放下一切,放下一切不必要的,回歸到你最初、
   最初的赤子之心,你就擁有一切。
 
   活佛恩師慈悲:
   六塵緣影莫追尋 休離世間尋淨土 
   若懂放下隨緣過 自在逍遙快樂仙
 
   活佛恩師慈悲:
   六塵緣影莫追尋 休離世間尋淨土 
   若懂放下隨緣過 自在逍遙快樂仙
 
   布袋和尚: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總結:
   利慾熾盛,便是火坑;
   貪愛沉溺,就是苦海。
   一念清淨,火焰自熄;
   一念警覺,船登彼岸。
 
 

boktak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